白伯英(1888年—1971年),又名中雄陝西榆陽區下鹽灣村人。中國近代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畢業於殖邊學校,後就讀於北京商校,其間結識杜斌丞。後因家貧,輟學從教。1916年,在榆林縣高等小學任教時,當時突飛穿山甲率600多匪徒圍城。時城空虛,人心惶恐萬狀。他激於義憤,與警備營營副余天祥、團副高鎮武等人出城與匪談判。因事不諧,余、高二人殉難[1]。他賴匪部一馬夫相救逃脫,輾轉回榆。全城官紳感其膽略,贈「勁節可風」木匾。1918年至1922年,應杜斌丞之聘,在榆中任教,兼管庶務。其間對校園進行了全面規劃整修,形成日後規模。同時,改建了榆中校舍[2]

1922年,經楊虎城、杜斌丞推薦出任定邊縣縣長。一年後卸任,改任陝北鎮守使署中校參謀。之後任駐太原代表兼鎮守史署採購軍糧專員、府谷縣縣長、騎兵師稽察長兼陝北地方實業銀行董事、陝北賑災會會辦、陝北皮毛學務公益捐局局長等職。在此前後,井岳秀逮捕一批青年學生,其中有曹力如王子宜等,經他多方營救,有十多人獲釋[3]。其時,因省府歷年拖欠榆林駐軍八十六師巨額軍餉,迫使該部向實業銀行大行大量貸款,因無力償還,致使該行資金乏匱,幾至無法維持。該行本系陝北各縣集資開設,榆林軍政當局委派他赴省交涉,要求將兩項賬目兌轉,銀行由省方接收。經他一再懇請,省府秘書長杜斌丞極力周旋,省長孫蔚如允其所請,將賬目兌轉,並由省行接收了實業銀行。1937年,他出任榆、橫、神、府禁煙局局長期問,領導修築了大街磚砌街道和普惠泉水過街工程。1944年,他被選為榆林縣參議會副議長。次年又被選為省參議員。抗戰時期,他還任鄧寶珊總部二十二軍參議。由於他與國共雙方許多要人和陝北各縣紳商及知名人士交往甚廣,其在鎮川開設的商號成食宿和聯絡之處,先後接待過王震南漢宸劉紹庭等人[4]

1945年,他離榆去西安,下榻杜斌丞公館。其時,他被特務列入黑名單監視[5]。1947年,參加了民盟。杜斌丞被捕時,他潛匿於廣仁醫院,方得倖免。杜斌丞遇難後,他忍慟置辦衣棺。同家屬將遺體暫厝西安[6]。1949年,胡宗南令在陝參議員逃台,他設計巧離機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北軍政委員會特邀他參政,參加了關中、陝南一些縣、市的土改。此後任西北歷史文物研究會會員,陝西省文史館員,省人代會第一、二屆代表。

參考 編輯

  1. ^ 中國人民政治政治協商會議神木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神木文史资料 第4辑. 1989.11: 33. 
  2. ^ 榆林市鎮川志編纂委員會. 镇川志. 2000.06: 384. 
  3. ^ 楊衍銀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 中华著名烈士 第27卷.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3.05: 677–678. ISBN 7-5073-1351-4. 
  4. ^ 《榆林人物誌》編纂委員會編. 榆林人物志.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7.09: 836. ISBN 7-224-08100-0. 
  5. ^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周恩来在陕西纪事.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8.03: 401. ISBN 7-224-04660-4. 
  6. ^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文史委員會,中共陝西省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編. 杜斌丞.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8.04: 87–88. ISBN 7-224-0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