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荊山(1876年1月11日—1952年3月19日),又名王琳吉林長春大屯人。中國東北近代史上著名大企業家。

家境貧寒,父親王永禎租地耕種,農閒做豆腐走屯串戶叫賣。王荊山13歲才入私塾讀書,15歲被迫輟學。隨二叔去黑龍江省璦琿,在「和順成」銀匠鋪學銀匠手藝。1897年北渡黑龍江赴俄羅斯從事小商販,掌握了俄語。1900年底歸國。1901年為「八國聯軍」中侵佔東北的俄軍採辦軍需,賺得了經商創業的「第一桶金」2000多盧布[1]1903年為塞爾維亞人開辦「喬亞辛」火磨受僱「跑外」,1914年蘇伯金回俄後,王荊山以4.9萬盧布獲得了「亞喬辛火磨」。1914年9月12日,王荊山將「亞喬辛火磨」更名為「裕昌源火磨」。[2]1915年春,在東大橋附近購下頭道溝「滿鐵附屬地」內英商伊達洋行的土地7000坪(2.3公頃),並用2500日元獲得鐵路專用線的使用權,又用7000元奉大洋建起了「磨樓子」等廠房,從俄國採購機器設備,聘請了俄國人擔任技師,1917年底「裕昌源」新廠建成投產,僱傭60名工人,每晝夜可磨小麥45噸,生產「三羊牌」麵粉年盈利15萬元。1918年收購吉林市的恆茂火磨改稱裕昌源吉林火磨。1921年投資2萬元成為益通商業銀行董事長。1922年起,歷任長春市城市建設和整頓市容籌備會委員、長春頭道溝商務會會長、日中合資的長春信託會社社長等職。1926年建成裕昌源哈爾濱分號。在黑龍江安達收購裕達火磨(位於安達鎮鐵西一道街,1961年為縣糧食局下屬的安達縣制粉廠,5層的磨樓子現存)。後在長春開辦燒鍋、碾米廠、陶瓷廠,涉足房產,擁有房產數千間。在大連設出口部,由其弟王煥卿擔任經理,每年出口黃豆近萬噸,獲利達幾十萬元。

九一八事變後為日本扶植的滿洲國效力,1940年出任薩爾瓦多駐滿洲國名譽領事,王荊山的住宅外懸掛了領事的牌子,升起了薩爾瓦多國旗。歷任新京特別市諮議、日滿實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央禁煙促進會委員、滿洲軍援產業株式會社社長、銀行協會會長、統制經濟協力會會長、新京防範協會會長、新京麵粉業榨油業組合的理事,新京燒酒中央會會長等。1941年,王荊山又出資50萬元,由其長子王秉公出面,在長春東郊興隆山開辦「大名陶瓷廠」。1943年,王荊山帶頭在新京、哈爾濱、大連、安東等地組織「飛機募捐」活動。1945年被蘇軍捕獲,旋即取保獲釋。1946年1月,王荊山逃往哈爾濱躲避蘇軍收押,8月繞道吉林市返回長春。因為「裕昌源火磨」及其私宅被駐軍徵用,王荊山便遷往其女兒家居住。1951年4月在鎮反運動中又被捕,1952年因「漢奸賣國」罪被處死。[3][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长春晚报》:王荆山耐人寻味的双色人生 2010年11月29日. [2015年4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2. ^ 王律師. 裕昌源火磨:振兴民族工业的脊梁. 《誘客》雜誌第二期. [2010-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07). 
  3. ^ 王荆山. 第四野戰軍第一門戶. [2010-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 ^ 邵延淼. 《辛亥以来人物年里录》. 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