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瑄(1899年—1946年)號松如,原名宣,字卓哉。是曾國蕙的曾孫,王湘先的三子。

生卒 編輯

生於1899(光緒二十五)年,卒於1946。[1]

生平 編輯

王松如(王德瑄)為民國醫家,天資穎異,遍覽群書,早年在長沙寧鄉一帶行醫,1926 遨遊。1927年和哥哥、妹妹一起移居北京後,就在北京懸壺。平素好學深思,博極群書。他的收入大多用在購書上,私擁醫書四千多種。數十年的刻苦專研,凝聚成在臨床上的造詣。1933年北京疫病流行,急病危證四起,德瑄專心於對溫病一門的深討,頗有心得。他認為溫病起源雖早, 但對它的各種理論過於龐雜和混淆。他把各家之說整理規正,編輯成書,取名《溫病正宗》。 1935年任湖南國醫專科學校教授[2]。去世前在衡陽行醫。

著作 編輯

除了《溫病正宗》,所著《恬澹齋醫學叢書》,皆為其任湖南國醫專科學校教授時所撰。另有著作: 《爛喉丹砂治驗錄》,《歷代名醫事略考》,《醫書分類提要》,《醫學指津》,《脈理啟微》,《藥物運用表》,《傷寒論之我見》,《疫症論治》,《恬澹齋醫話》,《醫案拾餘》,《救急備用方》。[3]

親屬 編輯

祖父王興䪧,為曾國蕙王待聘的幼子,排老三,官名樹圻,號淑琴,字德濨,行金七,生於1850年7月初六。曾任海南瓊州澄邁縣當知縣,監生加同知銜,官至五品。1884年死在位上,葬在澄邁縣的都樂山。

祖母是衡陽十七都劉永道次女劉氏,生於道光二十九年(1851年10月十九)。卒於1899年(光緒25年)。死後被誥封宜人,與夫同葬。

父親王緗先為王興䪧的長子,冊名元,字懷北,號湘生,別號湘三,行庭三,1870年生。考上國子監後,因家庭貧困,放棄深造,畢生撫養培育兩個弟弟和四個子女。1905年積勞成疾而離世。死後葬回海南,與父母同葬。

母親曾氏為國子監曾相臣家三小姐。1866年生,1951年卒。[1]

妻子鄒建瓜原是大戶人家的小姐,不諳家務。1903年生,1966年4月卒,

哥哥王德光1890-1950

二弟王德紟1892-1913

妹妹王德猶生卒年份不詳

育三子二女:長子崇立,次子崇峻,幼子崇高,長女崇文,幼女崇藝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王氏五修族譜 卷八 雙灣房世綸位下 1920
  2. ^ 周序 《溫病正宗》王松如著 1935年
  3. ^ 湘人著述 天下湖南 湖南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