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玉螺(學名:Tanea undulata[1],又名波形玉螺[2],是玉螺科玉螺亞科長玉螺屬的一種[1][2]

斑馬玉螺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綱: 腹足綱 Gastropoda
目: 玉黍螺目 Littorinimorpha
科: 玉螺科 Naticidae
屬: 長玉螺屬 Tanea
種:
斑馬玉螺 T. undulata
二名法
Tanea undulata
(Röding, 1798)
異名
  • Natica undulata (Röding, 1798)
  • Natica zebra[1]
  • Sinum undulatum (Lischke, 1872)[2]

型態描述

編輯

殼高約2公分,殼表密佈波浪狀褐色細條紋,臍孔部白色,口蓋外緣有三道凹溝[1]

分佈

編輯

本物種見於台灣[1][2][3][4]北部海域淺海底(新竹縣南寮苗栗縣竹南鎮崎頂 [3][5][6])、台南市安平鎮[7]澎湖[8],但不常見[1][2]。也見於南中國海太平島[9][10]。 一般棲息在淺海[1]沙底[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国际贝库:斑马玉螺. 台灣貝類資料庫. [2009-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2.0 2.1 2.2 2.3 2.4 2.5 国际贝库:波形玉螺. 台灣貝類資料庫. [2018-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繁體)). 
  3. ^ 3.0 3.1 鍾柏生; 賴景陽. 台灣的玉螺. 貝友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1997, 23: 22–31. 
  4. ^ 陳景林. <東北角蚊子坑的貝類目錄>補遺. 貝友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2006, 32: 53–59 [2018-11-09] (中文(繁體)). 
  5. ^ Kuroda, Tokubei. A Catalogue of Molluscan Shells from Taiwan (Formosa), with Description of new Species 22 (4). 台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紀要: 65–216. 1941 [2017-03-11]. 
  6. ^ 許中泰. 台灣海產貝類的調查與研究. 新竹師專學報. 1975, 2 (中文(繁體)). 
  7. ^ 金子壽衛男. 台南市安平及び其の附近の貝類. 台灣博物學會會報 (Transactions of the National History Society of Formosa). 1943, 33 (242-243): 660–677 (日語). 
  8. ^ 賴景陽; 歐陽盛芝. 澎湖群島的貝類調查報告(The shells from Peng-hu Islands). 台灣省立博物館年刊 (Annual Taiwan Museum) (台灣省立博物館). 1996, 39: 315–386 [2017-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5) (中文(繁體)). 
  9. ^ 吳全橙. 太平島海洋環境與生物資源調查研究. 貝友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1983, 8: 27–35 [2018-11-09] (中文(繁體)). 
  10. ^ 方力行; 李健全. 南海生態環境調查研究報告書. 台灣農委會. 1994: 67–85、343–359、445–449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