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又稱米刻細刻米粒書畫等,是在細小的物件上刻字、繪圖,雕刻時以刀代筆,是一項古老技術。

2021年1月19日,陝西微雕匠人在毛上刻唐詩宋詞

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微型雕刻。蕭艾的《甲骨文史記》記載:「甲骨文刻的技巧十分精妙……小的細如芝麻、或峭拔蒼勁,或秀麗多姿。」《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有人能在棘刺上刻一母猴。

明代盛行核雕,稱為「鬼工技」,是鬼斧神工之意,明代核雕流行於廣州、蘇州、山東濰坊等地,明朝魏學洢的〈王叔遠核舟記〉寫王叔遠的「核舟」則是在果核上鏤刻一艘船。《皖志綜述》記載,明代歙縣「劉鐵筆精於微雕,能將徑寸木石刻成奇器,在7寸石牌樓上鏤出山水、樹木、樓閣,窗戶不盈黍而可啟閉,玲瓏透徹,細極毫髮」。

近代由於放大鏡顯微鏡相繼發明,使得微雕技術一日千里。中國浙江一位微雕師李期慈在米粒大象牙(6毫米×3毫米)上刻出自1789年以來的39位美國總統,或正或側,依照就任先後依次排列,1987年在美國洛杉璣展覽時,引起轟動。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