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文廟為舊時中國浙江杭州府富陽縣縣學文廟,原位於城內東南隅、富陽縣治東一百步,南對文明門,即今中國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富陽區實驗學校內,原建築僅存泮池,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富陽縣誌》學宮圖。
富陽文廟泮池
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富陽區富春街道實驗學校內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5-增補-111
認定時間2019年3月

富陽文廟始建於唐武德七年(624),後世陸續重修[1]。1950年富陽區實驗學校的前身迎薰鎮完全小學遷入至今[2]

據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富陽縣誌》記載及附圖,清末富陽文廟佈局為前廟後學,中軸線上依次為萬仞宮牆、櫺星門三間、泮池泮橋、戟門三間(東有名宦祠,西有鄉賢祠,各三間)、大成殿五間(前有東西廡各六間)、明倫堂五間(前東為進德齋,西為修業齋,各三間,又有樂育門各三間)和尊經閣五間兩層(前有東西廂房各三間),櫺星門東側為魁星閣,自閣下通往明倫堂,東有崇聖祠、土谷祠(祀韓愈)、射圃、觀德亭、昭忠祠、義烈祠、節婦祠和孝子祠等,西有禮樂器庫[3]

現存的泮池最早由富陽知縣吳蒙開闢於明洪武三十年(1398),為石砌半圓形水池,水深約1米。池上泮橋長10.80米,寬2.70米,兩側設護欄,中間的欄板上雕有鰲魚和駿馬,望柱六對,中間的兩對柱頭為獅子,其餘柱頭或圓或方。2012年進行整體維修[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清·汪文炳修,蔣敬時、何鎔纂,《光緒富陽縣誌·卷十三·學校志》:富陽學宮創建自唐,列代以來屢廢屢舉,咸豐粵寇之亂,鞠為茂草垂二十餘年,今雖大致已建復,而忠義節孝祠、禮樂器庫,射圃、觀德亭、學官衙署尚多缺典,抑亦官斯土與生斯鄉者所當留意也。文廟(錢令舊志)在縣治東一百步。(宣德舊志)唐武德七年建,其基在今學東。……(明)宏治間知縣鄧淮移廟學於西。
  2. ^ 《实验小学:“泮池讲堂”党建品牌 教书育人奏最强音》. 富陽日報.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3. ^ 《民國新登縣誌·卷十二·學校》:(明)當時學宮之制,先師廟三間,左右廡各六間,東西庫房各一間,儀門三間,櫺星門三間(泮池在櫺星門內),明倫堂五間在正殿後,左進德齋三間(舊曰志道,後又改為日新),右修業齋三間(舊曰依仁,後又改為時習),左右樂育門各三間,名宦、鄉賢二祠在明倫堂右,啟聖祠三間在廟東北,尊經閣五間在廟東,敬一亭在尊經閣後,射圃在明倫堂東(內有亭曰觀德),振文公署在明倫堂後(即教諭廨宇),育英公署二所俱在振文署東(即訓導廨宇),儒學倉庫在學東南。至明末燬於兵,惟先師廟存焉。……大成殿,崇聖祠(新纂)在尊經閣東,初名啟聖祠。士谷祠(新纂)在崇聖祠東,祀唐昌黎伯韓文公。名宦祠在先師廟儀門之左,鄉賢祠在先師廟儀門之右,忠義節婦孝子等祠址在學宮東偏未建(新纂)。明倫堂(新纂)在大成殿後,旁列兩齋,東曰進德齋,西曰修業齋,東西各闢門曰樂育門,尊經閣(新纂)在明倫堂後,閣中藏有官頒書籍,旁翼廂房各三間,奎星閣在學宮東南隅(新纂),禮樂器庫址在明倫堂西偏,未建復(新纂),射圃觀德亭址在土谷祠東,未建復(新纂)。
  4. ^ 《池塘里面有个故乡》. 富陽日報.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