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伊森莓(英語:boysenberry)是由歐洲樹莓Rubus idaeus)、歐洲黑莓Rubus fruticosus)、露莓英語DewberryRubus aboriginum)與羅甘莓Rubus × loganobaccus雜交而成的一種聚合漿果[2]其果實較大,重約8克,呈深栗色[3] [4]

博伊森莓
處於不同生長階段的博伊森莓[1]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薔薇目 Rosales
科: 薔薇科 Rosaceae
亞科: 薔薇亞科 Rosoideae
屬: 懸鈎子屬 Rubus
種:
博伊森莓 R. ursinus × R. idaeus

歷史

編輯

博伊森莓的確切起源尚不清楚,但目前已知的明確記錄可以追溯到園藝家魯道夫·博伊森英語Rudolph Boysen,他從約翰·盧本(John Lubben)的農場獲得了露莓–羅甘莓的親本。[5]

1920年代後期,美國農業部的園藝家喬治·M·達羅英語George M. Darrow開始調查在加利福尼亞州阿納海姆博伊森農場種植的一種紅紫色大漿果[4]達羅當時向漿果專家沃爾特·諾特英語Walter Knott尋求幫助。儘管諾特從未聽說過這種新漿果,但他同意協助達羅的調查。

達羅和諾特獲知博伊森幾年前放棄了他的種植實驗並賣掉了他的農場。達羅和諾特並未因該消息而放棄調查,而是決定前往博伊森的舊農場。他們在荒廢的農場中發現了雜草叢生的田地上尚存的幾棵脆弱的藤蔓。於是,他們將其移植到諾特在加州比埃納帕克的農場,在那裏他將它們重新培育並結成果實。由此,諾特也成為了最早在南加州商業化種植這種漿果的人。[4]

1932年,諾特開始在他的農場攤位上出售這種大而美味的漿果,頗受歡迎。當人們問及這種漿果的名字時,諾特以魯道夫·博伊森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博伊森莓」。[6]他家的小餐館和餡餅生意最終發展成為了諾氏百樂坊樂園英語Knott's Berry Farm。隨着博伊森莓越來越受歡迎,諾特夫人開始用其製作果醬,這也最終使得諾氏百樂坊聲名遠揚。

根據1940年時的統計,加州有599英畝的土地專門用於種植博伊森莓。這一數字在二戰期間有所下降,但在1950年代再次上升而達到約2400英畝,以至於當時博伊森莓的產量甚至超過了原先更常見的樹莓和黑莓。[3]不過由於難以種植、沿海種植區易感染真菌病害、質軟不易運輸、產季較短等多種原因,博伊森莓於1960年代開始失寵。[3]1980年代,新西蘭專家通過來自加州與蘇格蘭的博伊森莓栽培品種與種質資源,開發出了五種新的博伊森莓無刺品種。[5]

到2000年代初,新鮮的博伊森莓通常只由加州農民少量種植並在當地農場攤位和市場出售。[3]大多數商業種植的博伊森莓主要來自俄勒岡州,它們被加工成果醬、餡餅、果汁、糖漿、雪糕等多種產品。[3]截至2016年,新西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伊森莓生產國和出口國。[7]

栽培品種

編輯

自2007年以來,出現了一種新的名為「Newberry」或「Ruby Boysen」的改良品種,並通過加州的農產品市場和零售商銷售。[3]在澳大利亞還有一種博伊森莓與馬里恩莓英語Marionberry雜交的品種,稱為「西爾萬莓」(Silvanberry)。西爾萬莓可以算作一種黑莓,具有許多其他黑莓品種的常見特徵。西爾萬莓植株壽命長(15到20年),是一種耐寒的多年生植物,易於生長、傳播。[8]

特徵

編輯

博伊森莓是一種低矮的蔓生植物,其果實質地柔軟、皮薄、味酸甜。成熟的果實容易滲出汁液,不耐儲存,收穫後幾天內就會開始腐爛。[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Boysenberry characteristics (technical data) (PDF). Oregon Raspberry and Blackberry Commission. [2008-09-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10-21). 
  2. ^ Vaughan, John Griffith; C. A. Geissler. The New Oxford Book of Food Plan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88. ISBN 978-0-19-95494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6).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Karp, David. Boysenberry, a California treasure. Los Angeles Times. 2010-05-27 [2020-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4). 
  4. ^ 4.0 4.1 4.2 Oregon boysenberries. Oregon Raspberry and Blackberry Commission. 2008 [2008-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1). 
  5. ^ 5.0 5.1 Hancock, Jim F. Temperate Fruit Crop Breeding: Germplasm to Genomics (pages 91-92).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8. ISBN 978-140206907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6. ^ Knott's Berry Farm's History. [2008-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20). 
  7. ^ Welcome to Berryfruit New Zealand. Berryfruit New Zealand. 2017 [16 June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1 August 2016). 
  8. ^ Silvanberry Planting – How To Grow Silvanberries. [2022-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