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馥(1885年6月26日—1964年9月16日)字子芬雲南保山人。中華民國滇軍將領。[3]

1918年,靖國軍部分軍官合影於四川瀘州,前排左一金漢鼎、左二朱德、左三楊蓁、左四范石生、左六劉介眉、左七蘭馥。[1]
1919年春,朱德(後排左一)在四川瀘州自流井寓所宴請趙遂生(前排左一)、楊希閔(前排左二)、蘭馥(前排左四)、金漢鼎(前排左五)、楊如軒(後排左三)、唐沸川(後排左四)等八位同事之後的合影。[2]

生平 編輯

蘭馥家世代居住在保山清陽村。清朝末年,為避保山的回漢糾紛,蘭家遷居金雞村。蘭馥生於一個小手工業者家庭。自幼被送至私塾先生廖鶴鳴門下。廖鶴鳴在光緒年間曾任內閣中書,後隱居金雞村。因家貧,蘭馥上完私塾之後,無法升學,暫在村附近的一家山村小學任教。[3]

1908年,蘭馥自保山來到昆明,考入雲南省高等師範學校。在校期間,蘭馥和一些同學常集會議論時政,遭開除學籍。1909年,蘭馥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丙班,與朱德成為同班同學,並結拜為兄弟。[3]

1911年,蘭馥自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赴大理的一個步兵團任職,後到騰衝獨立大隊任排長。不久,赴昆明參加重九起義。當時,朱德任滇軍第一師二旅步兵二團一營營長,蘭馥在該營任上尉連長。1913年,蘭馥升任步兵五團第二營營長,不久調任師部少校參謀。1915年,任中校團長,駐曲靖,當時朱德任團長,駐臨安。[3]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雲南省宣佈獨立,開始護國戰爭,朱德、蘭馥兩個團被編入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蔡鍔所部。二人率部赴四川,同曹錕部戰鬥,取得勝利。[3]

不久,滇軍組織護法靖國軍入四川,討伐支持段祺瑞劉存厚。當時,朱德已升任少將旅長,蘭馥在朱德手下任少將團長。蘭馥率部擊潰了劉存厚部的劉湘。1919年,護法靖國戰爭結束,朱德邀參戰的同事及部下在自流井的臨時寓所聚餐,餐畢一同合影留念,留影者有9位將領,分別為朱德、蘭馥、楊希閔金漢鼎趙遂生唐沸川楊如軒楊池生等。拍攝結束後,朱德賦詩:「百戰餘生者,群才可撐天;從征憑兩兩,大將剩三三。」(「兩兩」指滇軍兩個軍兩次入四川。「三三」指合影的9位將領。後稱為「護國九將」)[3]

1920年冬,護法靖國軍回到雲南休整。蘭馥被滇軍總司令兼雲南省長顧品珍任命為蒙自縣縣長。後調任雲南省參議、迤南宣威儀司參謀長等職。1928年,蘭馥調任龍陵縣縣長,任職4個月左右。後來蘭馥辭職回家閒居。[3]

1938年至1942年,朱德多次致信蘭馥,邀其共同抗日,蘭馥因病未能成行。1942年,日軍侵入滇西,攻佔騰衝龍陵,隨後準備進攻保山昆明。國軍準備放棄怒江,退守瀾滄江。這時,雲貴監察使李根源到達保山,會同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等高級將領,在蘭馥家附近的金雞小學開軍事會議。應李根源之邀,蘭馥與會,並在會上堅持應防守怒江。後來當局採納了其主張。[3]

1964年9月16日(農曆八月十一日),蘭馥在保山的家中逝世,享年79歲。[3]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