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LuGgcy/接受聖痕的聖弗朗西斯(或亞西西的聖方濟各)(揚·范·艾克)

接受聖痕的聖弗朗西斯(或亞西西的聖方濟各),約1430-32年繪製。 29.3 cm × 33.4 cm(11.5英寸 × 13.1英寸),現藏於 薩包達美術館畫廊, 都靈,意大利
接受聖痕的聖弗朗西斯(或亞西西的聖方濟各),約1430-32年繪製。 12.7 cm × 14.6 cm(5.0英寸 × 5.7英寸),現藏於 費城藝術博物館,費城,美國

接受聖痕的聖弗朗西斯(或亞西西的聖方濟各) 是給兩幅沒有藝術家簽名的油畫定的名稱。繪製於1428至1432年間,藝術史學家們通常把這兩幅畫歸於佛蘭芒藝術家揚·凡·艾克的作品。 除卻尺寸上出入,兩幅木板油畫幾乎完全相同。 兩者都是小畫:較大的約29.3厘米x33.4厘米,現正藏於意大利都靈薩包達美術館畫廊;較小的則是12.7厘米x14.6厘米,藏於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在來自於布呂赫的安塞爾·雅各布遺囑里的1470年庫存記錄中,可以找到關於這兩幅畫作最早的文字記錄;他很有可能同時擁有這兩幅畫作。 從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大多數學者將這兩幅畫歸功揚·凡·艾克的學生或者追隨者,根據揚·凡·艾克的草稿而完成。

兩幅畫作展現了聖弗朗西斯阿西西生平中一個著名事件。畫作中的聖弗朗西斯阿西西跪在一塊岩石旁邊,用他的手掌心和腳掌心接受來自十字架上基督的聖傷。他的身後是繪製得非常詳細的岩層以及一個全景景觀,幾乎把畫中人物推減為次要角色。 這種處理聖弗朗西斯人物的方式是第一次在北方的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中出現。將這兩幅畫歸於揚·凡·艾克本人繪製的觀點主要基於非常間接的風格分析以及木板的質量分析。 還有一副後來繪製的第三個版本,現藏於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但是就色調和設計來說明顯偏弱且有所偏離前兩幅畫作。

1983年至1989年間,這兩幅畫作經過了技術檢查,並進行了深度修復和清理。 費城藝術博物館的技術分析表明這兩幅畫的木板材料與另外兩幅明確是揚·凡·艾克手筆的木板材料來源於同一棵樹,同時意大利的那副油畫下有一副草稿,草稿的質量符合揚·凡·艾克的手筆。 將近500年以後,這兩幅繪畫於1998年費城藝術博物館的一次展覽聚首。學術界為這兩幅畫出自同一人之手達成共識。

收藏歷史 編輯

這兩幅畫有可能曾經歸屬於布呂赫的雅各布家族。 安塞爾·雅各布1470年撰寫的遺囑的一份拷貝於1860年被發現(安塞爾·雅各布是布呂赫當地一個有名望的家族的成員)。[1] 雅各布離家開始他前往耶路撒冷朝聖之路之前,給他的兩個在修道院的女兒留下了兩幅畫作,據他所言,是揚·凡·艾克的手筆。 在他的遺囑中,雅各布描述說「是一幅聖弗朗西斯的肖像,出自揚·凡·艾克之手」,("een tavereele daerinne dat Sint-Franssen in portrature van meester Ians handt van Heyck ghemaect staet"")。[2]

畫掉進默默無聞的世紀,直至1886年當的藝術史學家, W. H. J.Weale 提請它們之間的連接和雅各布會。引用錯誤:<ref>標籤中未填內容的參照必須填寫name屬性 威廉à法院,1男爵Heytesbury 買費城畫的某個時候之間的1824和1828年在 里斯本的。引用錯誤:<ref>標籤中未填內容的參照必須填寫name屬性 在那個時候它被認為是通過 杜勒,但在1857年的藝術史學家, 古斯塔夫衡器 歸因於凡*艾克。引用錯誤:<ref>標籤中未填內容的參照必須填寫name屬性 Heytesbury把它賣給一個經銷商在1894年;一個月後,費城的集 約翰*G*約翰遜 買了它英鎊700人。引用錯誤:<ref>標籤中未填內容的參照必須填寫name屬性 1917年,他留給他的藝術收集到的城市費城。引用錯誤:<ref>標籤中未填內容的參照必須填寫name屬性

參考文獻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Luber (1998a), 24
  2. ^ Dhanens (2008), 363

來源 編輯

[[Category:15世紀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