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青島市/舊存檔

由Li Chao在話題橋隧相關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2 年前

連續修改申明

2007年1月17日,TSXY starts to review this entry and related entries. 該文章在1月24日前將被連續編輯,請勿在期間進行更改。非常感謝。 Tsxy 16:42 2007年1月17日 (UTC)

非中立內容

「市政建設投入被青島人稱為「不惜血本」,比如迄今為止老城區許多排水管道依然用的是百年以上的德國水管,幾乎從未修過,反而是1949年青島解放後鋪設的管道時須修理。」

已將原文中立化。--Niceboat (留言) 2008年11月2日 (日) 14:49 (UTC)

保護事宜

請編輯戰雙方在此討論。--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4月28日 (二) 05:31 (UTC)

維基管理員同志:

你好!我是青島市政府駐京辦事處的工作人員, 我認為,我們青島市沒有所謂的市內四區和所謂的市外三區! 只有相對於縣級市而言的市內七區。 這一點,雖然推翻了幾十年前約定俗成的稱呼, 但卻是與時俱進的,並且是我們青島市政府認可的叫法(就像稱呼京城,你不會只認為是東城、西城、崇文、宣武一樣)。在德佔、日佔時期,以及民國尤其是新中國建國之後,青島市區,也就是嶗山西南余脈一直是市區規劃頻繁變更地區,比如,現在的李滄區府駐地曾經就是嶗山區府駐地,所謂的青島北部商圈也就是現在李滄區的嶗山百貨大廈附近,而市北區、四方區東側曾經一直是嶗山區所有;且城陽區尤其是黃島區的市政質量已經躍升到全國的領先水平;等等,恕不敷述。

如果一直沿用青島幾十年前的說法,會讓外地的朋友,誤以為青島只有區區四個區那麼大,不利於青島的形象和發展。還有,文中關於青島海灣大橋的建設原因方面的解釋附加前青島市委書記的內容,毫無出處,海灣大橋的修建是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反覆論證,經建設部批准修建的國家大型建設項目,它對於提升青島環膠州灣地區的交通質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它的修建有正反兩方面論證,可最終的需求還是遠遠大於它的物料消耗。對此,周邊群眾也是抱有極大期待的。而用坊間傳揚的那種說法來解釋這個事物實在是過於牽強附會,有失嚴謹,也忽視了海灣大橋修建和存在的必要性,希望予以改正。再還有,關於嶗山區內風景區中羅列了惜福鎮、夏莊兩處街道地名,實際有誤,此兩處地名為城陽區所轄。

另外,請轉告那位煙臺朋友,我們青島市政府沒有所謂的官方「市內四區」的叫法,不要隨便更改我們青島市區劃的描述狀態,這與我市的發展規劃和對外宣傳訴求相違背。 謝謝!—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22.128.36.50對話貢獻)加入。

首先,澄清一點,本人自出生即青島市市民,並非所謂「煙臺朋友」。在本人的用戶頁顯要位置有標註。同樣希望那位自稱「市政府駐京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的用戶能夠用好維基百科的各項功能。
  1. 本人在發現User:山水傾情青島市的編輯後,對其編輯的部分進行了審查,並通過互聯網搜尋引擎查找了相關信息,對其對「嶗山郊區」修改為「嶗山區」的做法表示異議。該段屬文系原文摘錄於《青島市志 第二篇 第二章 第四節 青島解放後的區劃調整》對其修改不符合1958年的歷史事實。
  2. 本人在發現該用戶在行政區劃一段,將「市內四區」、「市郊三區」的界定去掉的編輯操作後,採取了審慎的態度,先後在青島政務網、青島傳媒網、青島新聞網等網站進行了關鍵詞搜索,最後得出結論:「市內四區」一詞為官方使用的用以描述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四區的慣用詞,並且一直持續至今並未發生變化,同樣並非「幾十年前」的稱呼。而七個縣級市同樣是「建制市」,同樣有「市里」和「市郊」的概念,只不過不能下轄「區」而已,這一點相信不會引起爭議。
  3. 另外的編輯,本人不進行過多評論,如果堅持,可以在解除保護後再次進行編輯。但有一點需要一提,正因為大橋一段來源不明,才必要採取「來源請求」。
  4. 針對該用戶上文提到的所謂存在誤導傾向問題,本人想說的是,所謂「誤導」問題在當今的社會可謂無處不在,正如本人在台西區條目中提到的公交車站站名採用1943年便已經取消使用的「西鎮」一詞指代市南區西部的「台西」老城區,並同時有用「團島」取代「台西」地位的傾向。抱歉跑題……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本人在User:山水傾情User talk:山水傾情兩次進行了留言,希望說明以上問題,卻沒有得到任何形式的回覆。在此再次希望該用戶能夠客觀公正的看待問題,並給予他人最起碼的人格尊重,謝謝!Charles LEE (留言) 2009年5月1日 (五) 03:02 (UTC)

是否應該解除保護

個人認為單憑市轄區稱謂的爭議就進行條目的全面保護有失偏頗,對其他維基用戶的編輯帶來不變。關於市轄區的爭論,個人建議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的行政規劃來進行編輯;「青島四區」如像上面的青島政府「同志222.128.36.50 所講,應該歸於條目的歷史分類中。本人祖籍青島,出生於香港,目前生活在海外,只去過幾次青島,對於家鄉瞭解不深,無法參與討論,拿出個人建議,希望大家參考。謝謝。—Bobby仔 (留言) 2009年5月5日 (二) 09:49 (UTC)

的確,這樣全篇保護的確帶來了不便,但畢竟有時間限制。另外關於將此歸入「歷史」條目,本人認為不然,對於無論是官方還是媒體,至今仍普遍使用的「市內四區」的稱呼還稱不上是所謂「歷史」。我在前面曾提過,在中國大陸,只要打開一個搜尋引擎,鍵入「市內四區」,便會得到有關於青島市「市內四區」的最新資訊,我剛才使用Google試驗了一下,最新資訊是昨天的。因而構不成稱其為「過去的故事」——「歷史」的條件。Charles LEE (留言) 2009年5月14日 (四) 08:50 (UTC)

青島政務網引文

以下文字引自「青島政務網·政府在線」,主題是關於「戶口遷入限制」的。希望其中關於區劃的劃定的文字能給個別用戶一些啟示。

青島市是副省級計劃單列市,全市總人口760餘萬人,其中市轄區總人口270餘萬人,市內四區及高新區總人口180餘萬人。若按照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為特大城市規定,我市早已步入特大城市行列。因此,我市市政府在制定新戶籍政策及其他相關政策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出發,必須全面考慮城市人口、環境以及資源的承受容量。基於上述原因,我市將市內四區及高新區確定為一個大的區域範圍,在這個區域範圍內,因結婚夫妻投靠、子女投靠父母、父母投靠子女、購房等理由正當的,均可遷移戶口;黃島區、嶗山區(不含高新區)、城陽區則每個區作為一個獨立的區域範圍。2007年9月1日起我市執行的戶籍政策(即市政府青政發[2007]13號文件),對專業人員、投靠人員、投資創業人員、購房人員等落戶條件均作了具體規定,凡符合條件的可遷青落戶,是有條件的限制市內四區以外人員遷青落戶。作為黃島等區居民遷入市內四區及高新區的,也必須符合該文件規定的條件。

Charles LEE (留言) 2009年5月24日 (日) 11:16 (UTC)

分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魯

這樣的條目也能進入全保護狀態,中文維基百科真是無奇不有啊。我先做個記號:[[Category: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鲁]],不然以後忘了。解除保護後若有人看到這個就把這個分類添加到條目中吧。—Camphora (留言) 2009年5月24日 (日) 01:41 (UTC)

已解除保護,我自己添加了。—Camphora (留言) 2009年5月31日 (日) 10:19 (UTC)

警告某/某些北京ip的未註冊用戶

此前已經有過222.128.36.50對條目進行不當修改導致半保護了一段時間,如今又有221.223.84.99123.120.161.46破壞條目,侮辱青島市的形象。 雖然都是北京市的ip,但我們善意推定,希望這不是一個人的破壞行為。 望眾用戶加強自律! ——LORD Charles留言? 2009年9月13日 (日) 13:25 (UTC)

又一個:221.223.84.184——LORD Charles留言? 2009年9月22日 (二) 08:28 (UTC)


User:Fxqf

User:Fxqf,您多次不遺餘力的刪除青島的漢語拼音和郵政拼音。您說「在中國城市,除非是少數民族地區,只用漢字名稱,不用漢語拼音和其他拼音。」青島有其歷史特殊性。正如LORD Charles所說,「附加郵政拼音是以前版本中「...但郵政式拼音更為外國人所熟知」一句的縮略改寫」。同樣,青島啤酒的英文就是 TsingTao啤酒,這個的知名度很高。郵政拼音還是很尤其價值的。就比如Tsinghua universty 的說法,以及Peking unversty的說法似的,更不用說孔子的Confucius說法了。這是歷史形成的更不需贅述。 另外,青島市副省級城市不是地級市。詳情請您詳細看下行政區劃以及條目山東中對行政區劃的描述再說,好吧?--清揚坐而論道 2010年1月6日 (三) 12:11 (UTC)

我只想說英語是青島的官方語言嗎?或是常用語文?還是常用語言?您提到青島大學北京大學的「威妥瑪式」說法,(「清華大學」、「青島啤酒」「中華香煙」、「張裕葡萄酒」)是因為他們被人們熟知,並且字號老,舊譯法早就註冊商標。

但是關於地名的拼法,國家在1987年就有《關於地名標誌不得採用「威妥瑪式」等舊拼法和外文的通知》。

地級市是行政區劃的第二級地方行政單位

副省級城市是指百萬人口以上,在國民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行政級別上享受副省級待遇的特大型城市。副省級城市與一般城市的區別,主要體現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方面,國務院和國家計委等主管部門將副省級市視為省一級計劃單位。儘管副省級市仍屬於省轄市,但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上,副省級市政府已經擁有了省級政府的職權。

兩個概念並不矛盾。

請看Template: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單位,地級市屬於地級行政區,而副省級城市屬於其他概念。

再請看模板:山東行政區劃,濟南市上面寫的是什麼? —5·12中国爱 2010年1月10日 (日) 08:00 (UTC)

(:)回應模板:山東行政區劃下面的註解是什麼閣下注意到沒? 另外,官方語言不是英文就不能表示出來嗎?青島正因為其特殊性所以在此特別說明,在下認為並無不妥.另外,在下認為維基不是中國官方下發的文件或者官方介紹,國家的通知可以作為重要參考,但是對其特殊歷史加以說明並無不妥。這也是對待歷史的一種嚴謹態度。--清揚坐而論道 2010年1月10日 (日) 14:43 (UTC)

(:)回應,你可以在青島歷史,或青島名稱說明「TsingTao」的來歷。但是決不能在第一行使用「Qingdao」或「TsingTao」,因為他們不是青島正式名稱。—5·12中国爱 2010年1月14日 (四) 05:13 (UTC)

著作權疑慮

File:Qingdao Location.jpg有著作權疑慮:上傳者在Wikipedia遭刪後,又再次上傳至Wikicommons,且仍遭懷疑是侵犯著作權。且上傳者在WikiCmoons多次自行回退著作權模版,並執意將本條目圖片一併改為其上傳之圖片。故在WikiCommons處理完畢前,先行保護Wikipedia頁面以免侵權。--User:Koika2010年8月18日 (三) 09:40 (UTC)

所謂「評級」

中國城市專題得評級作為一個評級標準完全不具備廣泛接受性的評級制度,其標準的設置上朝三暮四(或者說是僅由少部分人任意設定)。如此評級本人認為沒有任何存在必要。如果不進行改革,本人建議將此模板從此討論頁移除。——忱鸞留言? 2011年3月5日 (六) 03:35 (UTC)

拼音之爭

沒必要為了個拼音爭吵。把拼音當成外語更是沒有常識和狹隘的判斷。其實拼音只不過「恰好」和英語或是哪個外語拼法一樣罷了,沒有必要說成什麼有「殖民地心態」。試看中國城市的道路、住宅、交通標誌,拼音比比皆是,甚至就真還有用英語的。難道也是因為什麼有「殖民地心態」?——忱鸞留言? 2011年3月17日 (四) 12:23 (UTC)

橋隧相關

  • 橋隧名稱:以青島市政府《關於市區部分隧道、橋樑、道路命名的通告》為準,分別稱作「青島膠州灣大橋」和「青島膠州灣隧道」。
  • 橋隧性質:「青島膠州灣大橋」為公路性質,為G22起點段;「青島膠州灣隧道」為市政道路性質。因而將其分別歸入不同條目對應類別下。
  • 膠州灣高速:原「膠州灣高速公路」已不存在,現市區段稱「環灣路」;其他段已拆分,成為G20G22S61S7601的組成部分。

——忱鸞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09:12 (UTC)

返回 "青岛市/旧存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