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佛典疑偽經文獻

由InternetArchiveBot在話題外部連結已修改上作出的最新留言:5 年前

……胡說的~~這篇東西是胡說的……刪掉重寫吧……—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吉祥對話貢獻)於2008年9月16日 (二) 14:25加入。

我搞不大懂怎麼添加註釋的問題,若有可幫助我的,請聯繫


原版錯誤舉例 編輯

我對這個條目所在做的修訂,有不完善之處在所難免,但是回復原來那個版本則更加錯誤。現在舉舉例如下(按為吉祥所加)

「偽經」也叫「後造經」(按,後造經知名,藏內未見,佛教詞典未見,有也並非常用。相比之下,如「疑經」為日本人研究疑偽經之重要術語,牧田諦亮的《疑經研究》即以此命名),在佛教中指的是釋迦牟尼去逝後的僧人(按,未必僧人,如《嫉妒新婦經》,參見《開元錄》卷十八)托釋迦牟尼之口(按,未必托釋迦牟尼之口,如《首羅比丘經》,收入《大正藏》地八十五冊)寫作的一些教理經典(按,未必教理經典,如《新菩薩經》,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冊),這些著作通常會在篇首冠有「如是我聞」的字句(按,很多沒有,如前述三經均無)。

判斷為偽經的方式不外乎兩類:

歷史事件的錯誤記載(將著書時間的數百年以後發生的事情寫入了著作)。 含有異端思想跟外道思想,比如可能會包含印度教、道教或者儒家思想等。(按,中國佛教偽經的檢查最重要的是翻譯史上的查考,由此結合文辭的判定和教理方面的認識等等) 大乘非佛說 一些南傳佛教人士認為很多大乘佛教的經典都不是釋迦牟尼親口所說的,而是後人託名之作,其內容已經背離了佛陀的原有思想。 當然這也反映了這兩個教派之間教理的衝突。(按,對應大乘非佛說,大乘本有窟外集結等說法,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但是很重要的事,學界並不因此稱大乘經為「偽經」、「疑經」或「疑偽經」,這個詞最早由中國的古典佛教目錄學家使用,如道安稱為疑經,等等。古典上最成熟的目錄《開元釋教錄》分為「疑惑待詳」和「偽妄亂真」二錄,即指疑偽經。現在佛教學界這個詞彙便是沿用他們的使用,與大乘非仏說本來無關。這個,完全可以參考日本維基的「偽經」條http://ja.wikipedia.org/wiki/%E7%96%91%E7%B5%8C)


一些人士認為是佛教偽經的著作 大乘非佛說論者提出的偽經書目:

《大藏經》 (按,廣義大藏經包含小乘的律和經,以及毗曇文獻。如《大藏經》中的《法句經》,南傳佛教也用,內容基本相同,何以能說《大藏經》是偽經?) 《因果經》(釋迦牟尼的時代印度還沒有紙跟印刷術,但該經卻開宗明義說:「今生瞎眼為何因?前世多看淫書人。」) (按,此經著作甚晚,雖有影響,但同樣有影響者甚多,不煩枚舉。如《高王觀世音經》等,均廣為流傳至今仍有人讀誦。何以單出此經?)

吉祥 (留言) 2008年9月21日 (日) 13:40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佛典疑偽經文獻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8月30日 (四) 20:32 (UTC)回覆

返回 "佛典疑偽經文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