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體[1]memory,中國大陸譯存儲器,台灣譯記憶體[1])是電腦中負責儲存程序和數據,並根據控制命令提供這些程式和數據的基本硬件。現代的電腦系統以記憶體為中心,故記憶體的特性是影響整個電腦系統最大吞吐量的決定性因素[2]

記憶體又分為記憶體(簡稱「記憶體」)和外記憶體(簡稱「外存」)[2]。記憶體是主機的一部分[2],用來存放電腦執行時隨時需要使用的程式和數據;工作速度較快,儲存容量較小,主要採用半導體記憶體[3]。外存和輸入輸出裝置共同屬於外設[2],用來存放CPU執行時暫時不用的各種程式和數據;儲存容量大,工作速度慢;如磁碟、磁帶、光碟等[4]

除了可分為記憶體和外存外,記憶體還可按在電腦中的作用分為主記憶體(main memory,全稱「主記憶體儲器」)、輔存、快取和快閃記憶體等。還可按儲存媒介分為半導體記憶體、磁表面記憶體、磁芯記憶體和光碟記憶體等;按存取方式分為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 RA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 ROM)、串行訪問記憶體[2]

容量 編輯

 
GNOME的系統監視視窗

記憶體以二進制計算容量,基本單位是Byte

  • 1 Kilobyte(KB) =1,024B=210B
  • 1 Megabyte(MB)=1,024KiB=220B=1,048,576B
  • 1 Gigabyte(GB)=1,024MiB=230B=1,073,741,824B
  • 1 Terabyte(TB)=1,024GiB=240B=1,099,511,627,776B
  • 1 Petabyte(PB)=1,024TiB=250B=1,125,899,906,842,624B
  • 1 Exabyte(EB) =1,024PiB=260B=1,152,921,504,606,846,976B
  • 1 Zettabyte(ZB)=1,024EiB=270B
  • 1 Yottabyte(YB)=1,024ZiB=280B

根據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1541)和歐洲聯盟(HD 60027-2:2003-03)的標準,二進制乘數詞頭的縮寫為「Ki」、「Mi」、「Gi」,以避免與國際單位制混淆。但二進制乘數詞頭沒有廣泛被製造業和個人採用,標示為4GB的記憶體實際上已經是4GiB,但標示為4.7GB的DVD實際上是4.37GiB。

對於32位元的作業系統,最多可使用232個地址,即是4GiB。實體位址擴充可以讓處理器在32位元作業系統存取超過4GiB記憶體,發展64位元處理器則是根本的解決方法,但作業系統驅動程式應用程式都會有相容性問題。

分類 編輯

電腦記憶體可以根據儲存能力與電源的關係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揮發性記憶體 編輯

揮發性記憶體(Volatile memory)是指當電源供應中斷後,記憶體所儲存的資料便會消失的記憶體。主要有以下的類型:

  • 隨機存取記憶體
    •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英文縮寫寫作DRAM,一般每個單元由一個電晶體和一個電容組成(後者在集成電路上可以用兩個電晶體模擬)。特點是單元佔用資源和空間小,速度比SRAM慢,需要重新整理。一般電腦主記憶體即由DRAM組成。在PC上,DRAM以記憶體條的方式出現,DRAM顆粒多為4位元或8位元位寬,而載有多個顆粒的單根記憶體條的位寬為64位元。
    • 靜態隨機存取儲存器,英文縮寫寫作SRAM,一般每個單元由6個電晶體組成,但近來也出現由8個電晶體構成的SRAM單元。特點是速度快,但單元佔用資源比DRAM多。一般CPUCPU快取即由SRAM構成。

非揮發性記憶體 編輯

非揮發性記憶體(Non-volatile memory)是指即使電源供應中斷,記憶體所儲存的資料並不會消失,重新供電後,就能夠讀取記憶體中的資料。 主要種類如下: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1. ^ memory.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繁體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全國電腦等級考試二級教程:公共基礎知識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 (2023-05): 3-9.
  3. ^ 記憶體 [DB/OL] [2024] // 陳至立辭海. 7版網絡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4. ^ 外記憶體 [DB/OL] [2024] // 陳至立辭海. 7版網絡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