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翳

維基媒體消歧義頁

血管翳(英語:pannus),又稱角膜翳,是纖維血管組織或肉芽組織的異常層。常見形成部位包括角膜上方、關節表面上方(稱關節翳,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或人工心臟瓣膜英語prosthetic heart valve[1]。血管翳可能以類似腫瘤的方式生長,在關節中則可能侵蝕關節軟骨和骨骼。

眼科學中,血管翳是指血管從角膜緣侵入到角膜。正常人的角膜是沒有血管的。慢性局部缺氧(如過度使用隱形眼鏡)或炎症可導致血管翳。

關節翳

編輯

滑膜炎症和過度增生可導致關節翳形成,以及軟骨、骨、肌腱、韌帶和血管破壞[2]。血管翳組織由侵襲性巨噬細胞樣和成纖維細胞樣間充質細胞、巨噬細胞樣細胞和其他釋放膠原蛋白水解酶的炎症細胞組成[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Farlex Partner Medical Dictionary © Farlex 2012. [2020-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6). 
  2. ^ Rheumatoid Arthritis: Practice Essentials, Background, Pathophysiology. [2020-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3). 
  3. ^ Furuzawa-Carballeda, J.; Macip-Rodríguez, P.M.; Cabral, A.R. Osteoarthriti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pannus have similar qualitative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response. 2008 [December 5,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