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雲浦(1837年—1910年),常以店號稱其「蕭裕豐」或「蕭百萬」,晚清揚州大鹽商,江西省吉安府泰和縣人。

清道光丁酉年(1837年)十一月初十,蕭雲浦出生於江西省吉安府泰和縣上田村(今屬澄江鎮)[1]

蕭雲浦自祖輩赴四川雅州開設「怡豐商號」,經營內地與雲貴藏之間的貨物貿易而致富,業務擴展至兩湖的漢口湘潭。父親蕭炳南花錢為兒子捐納光祿寺署正的官職。

洪楊戰亂後,兩江總督曾國藩推行兩淮鹽務新政,實行鹽引招商。蕭炳南趕赴揚州應招,得到首批鹽票,蕭雲浦遵父命從事鹽業,進入四岸公所擔任會計。後與同鄉周扶九合辦鹽號、裕豐隆錢莊,不久成為揚州八大總商之一。

同治十二年(1873年),蕭雲浦參加鄉試,考取第六名舉人,獲得刑部郎中的散職,並被推舉為揚州商界領袖。長子蕭敷德於光緒十七年(1891)鄉試,中第六名舉人。於是蕭雲浦在揚州興建雙桂書屋,慶賀父子雙雙摺桂。蕭雲浦還為父親捐納誥授榮祿大夫,為本人捐納一品的光祿大夫。父親蕭炳南在四川管理蕭怡豐總號,揚州、漢口、湘潭三地分號則交給兒子蕭雲浦、蕭筱泉等運營。

蕭雲浦又請蓮花縣籍「兄弟進士」朱益濬朱益藩撰寫《家傳》;又請蘇州籍狀元陸潤庠撰寫《祠堂記》和《譜序》,用以提告家族聲望。

蕭雲浦晚年將元豐祥鹽號交給孫子蕭哲夫與同鄉蕭衡才、劉厚生等經營,自己則在雙桂書屋品茶賞玩古董字畫,並建守約山房存放大量藏品。

蕭雲浦在家鄉上田村,重建蕭氏宗祠咸正堂,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落成。又建臨清書屋、書院。此外還多行義舉,建造房屋供災民和窮人居住,黃河決堤時,捐贈六十萬白銀賑濟數十萬災民。[2]

宣統庚戌年(1910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蕭雲浦在揚州去世。死後二十年,民國十九年(1930年),亡妻為超度蕭雲浦,在揚州小秦淮河東的埂子街北首146號,建造了民國時期揚州建造的最大的廟宇願生寺,現為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3]

1930年代土地革命期間,蕭家在上田的田產部分被沒收。抗日戰爭時期,在上海、長沙等地鹽號、店房,以及上田房屋,部分被日軍炸毀。1949年以後,上田村的蕭氏產業,楓山田莊 全部分給農民或由公家佔用。

蕭雲浦在家鄉上田村興建的祠宅莊園,在抗戰期間,一度成為浙江大學西遷時校舍,1949年以後先後興辦上田初中、城西初中,現一部分為泰和六合中學校舍,一部分為上田變電站。現存校長辦公樓(臨清書屋)、浙大禮堂(原蕭百萬家庭宗祠)、浙大農學院(原華陽書院)、澄江學校(蕭氏祠堂彝敘堂)、浙大俱樂部(蕭氏祠堂種德堂)。現以浙大西遷泰和舊址群之名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侄子蕭蒲村興建「趣園」,主體建築遐觀樓,曾用作圖書館,已經消失,近年進行異地重建,闢為浙大西遷陳列館。[4]

家庭

編輯
  • 妻盧氏(1835-1885),江西上饒人,浙江布政使盧定勛之女
  • 妾王氏,湖南人
  • 妾翟氏(1873-),江都人
  • 長子蕭敷德,光緒十七年舉人
  • 四字蕭澤民

參考

編輯
  1. ^ 《盐商萧云浦家谱现身》. 揚州晚報. 2012-04-25. 
  2. ^ 红顶儒商萧云浦. 吉安新聞網. 2019-12-13 [2023-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7). 
  3. ^ 扬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2021-12-22. [失效連結]
  4. ^ 探访浙江大学抗战西迁江西泰和旧址. 中新網江西. 2021-07-08 [2023-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