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爾壩藏語གསེར་བ威利轉寫gser ba),四川省阿壩州色達縣的四大地域(「片區」)之一,亦為全縣唯一有耕地的地域[1],一年一熟[2]。色爾壩是重要歷史地理的分界線——因為在海拔3500米之下而有農耕地,清朝和民國經綽斯甲土司之手,在四川能管轄的最西北地域就是色爾壩,色爾壩百姓由此歸入「熟番」;色達縣另外三個片區(泥曲片區、色曲片區、色塘片區)比色爾壩更西北,是海拔3500米以上的純牧區,「生番」牧民不受綽斯甲土司統轄,在1955年11月置色達縣前,一直是獨立於中原王朝和嘉絨藏族土司的「化外之域」。[3]

色爾壩地域即是色達縣最南邊的旭日鄉楊各鄉翁達鎮甲學鄉歌樂沱鄉[4]各鄉鎮沿色曲河下游而建,分佈有少量耕地,宜農宜牧。[1]境內河流深切,流水浸蝕嚴重,山陡地薄,耕地零碎,含水保肥力差。種植青稞小麥豌豆胡豆馬鈴薯大蒜蘿蔔蓮花白等一年一熟的農作物和經濟作物。[2]

相關條目

編輯
  • 三岩,西藏四川交界,同樣是不服漢人、藏人、土司管的三不管地帶

引用文獻

編輯
  1. ^ 1.0 1.1 色達縣政府. 簡介. 色達縣政府入門網站. 2020-04-09 [2020-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5). 
  2. ^ 2.0 2.1 色達縣政府. 自然地理. 色達縣政府入門網站. 2020-04-09. [失效連結]
  3. ^ 李江琳. 当铁鸟在天空飞翔——1956-1962青藏高原上的秘密战争. 2012: 54-55. 
  4. ^ 色達縣政府. 行政区划. 色達縣政府入門網站. 2020-04-09.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