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雲國際社區

碧雲國際社區又稱碧雲社區,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浦東新區金橋鎮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個住宅區。該住宅區境內有較多的外國人居住,比例達6成以上[1][2]。它西起雲山路,東至金橋路,北至楊高中路,南至錦繡東路。社區面積2.5平方公里。內有19個小居住區。[3][4]

開發商

編輯

碧雲國際社區由上海金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規劃和開發建設。[5]

名稱

編輯

碧雲二字來自范仲淹《蘇幕遮·懷日》一詞中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6]

歷史

編輯

碧雲社區於1993年獲批建設。它的第一個項目是建於1997年的碧雲別墅[7]。1999年,碧雲別墅正式推向市場。碧雲別墅只租不售。[8]截至2007年,10萬多碧雲國際社區居民中有6成是外國人,因而碧雲社區被稱為「小聯合國」。[9]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孫福慶,曹永琴,上海開放發展中的率先突破和戰略轉型 從引進外資到自貿區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上海社會科學院,2018.06,第208頁
  2. ^ 黃媛編著,都市傳奇,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09,第107頁
  3. ^ 中共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中共浦東新區區委黨校編著,浦東開發開放創新案例研究,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9,第284頁
  4. ^ 麥迪遜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策劃;蔡孫喜,李奕祥,林世揚編著,大美無形 現代景觀在中國的融合與創新,天津大學出版社,2014.01,第254頁
  5. ^ 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著,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報告 2015年 智慧社區的建設與發展,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05,第143頁
  6. ^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黃金平龔思文編著,潮湧東方,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第249頁
  7. ^ 黃國平,張沛君主編,現代工業生態文明實踐 以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為例,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03,第212頁
  8. ^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者;呂桂萍責編,奇蹟,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第274頁
  9. ^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當代上海研究所編,上海改革開放三十年圖志 綜合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1,第2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