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雲 (安徽議員)

王慶雲(1879年—1936年),字龍亭安徽壽州王家圩(今屬長豐縣)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

生平 編輯

王慶雲於清朝光緒五年(1879年)生於壽州王家圩的一個農民家庭。21歲中秀才,後來考試不第,遂到定遠縣爐橋儲村學堂當教師。其間,他和當地人士方紹舟張潤齋張萬侯等人來往密切,互相傳看革命書刊,思想趨於革命。後來,他結識了中國同盟會會員張匯滔孫毓筠張綸袁家聲,並參加了中國同盟會,開展革命活動。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他和張匯滔壽州秘密成立了信義會,計劃於同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四頂山廟會之時在壽州起義,不久事泄,起義計劃被迫中止。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冬,安慶馬炮營起義失敗,信義會也被清政府查獲,王慶雲、張匯滔等人轉而組織合法的「農會」繼續革命。[1]

宣統元年(1909年),安徽諮議局成立,各縣分別推選一人出席安徽諮議局的會議。王慶雲作為農會代表,被壽州推選為議員,出席安徽諮議局的會議。到安慶之後,王慶雲會見了朱家寶,勸朱家寶道:「皖北瀕臨淮河兩岸,匪勢日熾,人心浮動,似宜組織團防局,以資鎮懾!」朱家寶採納了王慶雲的建議,任命王慶云為壽州團防局局長,並撥給他毛瑟步槍700支。安徽諮議局有人對王慶雲辦團練十分懷疑,對朱家寶稱:「王慶雲辦團練,會不會變成苗沛霖那樣,投靠了太平軍?」朱家寶回答說:「安見不為曾國藩呢?」[1]

王慶雲回到壽州之後,隨即成立壽州團防局,局址設在壽州城東的馬廠集。該局靠700支毛瑟步槍編成了團練1隊。此外,王慶雲利用農會組織各鄉青年成立聯莊會,該會每個大隊轄3個小隊,每個小隊轄3個班,每個班有10人,各大隊隸屬壽州團防局直接領導。[1]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壽州革命黨人王慶雲、張匯滔袁家聲等人召開了壽州鳳台懷遠鳳陽定遠等處的革命黨人和聯莊會各大隊大隊長的聯席會議,決定在農曆九月十五日(1911年11月5日)在壽州舉行起義。農曆九月十四日夜,王慶雲率壽州團防局團練以及聯莊會各大隊,臂纏白布,自馬廠集開拔,至凌晨4時趕至壽州南城門外。張匯滔命農會機關成員打開了南城門,王慶雲部隨即開入壽州城,同張匯滔部匯合,攻下了總兵署以及州署。知州魏業𫁿棄城逃走。農曆九月十六日,壽州光復。[1]

壽州光復後,起義軍被改編為淮上軍,王慶雲任總司令,郭行健任監軍,張匯滔任參謀長。淮上軍總司令部設在原清朝壽州總兵署。1911年11月,張勳安武軍徐州向南進攻阜陽。坐鎮壽州的王慶雲未能及時策應,張匯滔遂從阜陽敗退到三河尖潁上正陽受威脅,壽州城也處於危急之中,與此同時,各軍隊每天都到司令部索要軍餉和軍械,王慶雲被迫在農曆十一月下旬離開壽州到南京,準備向南京、上海方面求得槍炮。不久,張匯滔率部回到壽州,各軍乃推舉張匯滔繼任司令。淮上軍方安定下來。[1]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元年(1912年)初,淮上軍被統編為國民軍第一軍,王慶雲任第一軍第四師師長。但王慶雲以不熟悉軍事為藉口,始終沒有到任。[1]同年,他任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2]

1936年,王慶雲逝世。[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王庆云,安徽文化网,2008-12-10. [2012-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0). 
  2. ^ 李學智,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人數及變動情況考,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