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善滿語ᡶᠠᡧᡧᠠᠨ穆麟德轉寫Faššan[2]1753年—1813年),原名運昌,字開文,號時帆,又號梧門陶廬小西涯居士。蒙古爾濟氏、又爾吉氏、勒濟氏、伍堯氏[3][4]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管領蒙古人(屬內務府正黃旗蒙古姓滿洲旗人)。[5]進士出身,清朝詩人、學者,官至國子監祭酒。工詩,善書畫。

爾濟·法式善
法式善

清代學者象傳》第一集之法式善像


大清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籍貫 京師
族裔 蒙古
旗籍 內務府正黃旗
原名 運昌
字號 字開文,號時帆,又號梧門
出生 乾隆十八年(1753年)
京師
逝世 嘉慶十八年(1813年)
京師
親屬 母 韓氏[1]
出身
  •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恩科進士
著作
  • 《清祕述聞》、《陶廬雜錄》、《湖海詩錄》、《存素堂集》等

生平 編輯

法式善生於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月十七日,本名運昌,其生父廣順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恩科順天鄉試舉人,廣順師從進士翁方綱。法式善在乾隆四十四年己亥恩科中舉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考中庚子恩科三甲進士(榜名運昌,時隸內務府正黃旗蒙古九格管領下,據《欽定八旗通志: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檢討,遷國子監司業。乾隆五十年(1785年),高宗親臨辟雍時,其率諸生聽講,各獲賞賜。奉旨改名「法式善」,即滿語「竭力有爲」之意。曾任《四庫全書》提調。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擢國子監祭酒。仕途多舛,以病乞歸,長期在北京居住。法式善所居地安門北,正是明朝李東陽住所舊址。

曾被阿桂豐紳濟倫極力推薦,但為嘉慶不喜。嘉慶硃批:豐紳濟倫濫保法式善,並未深知法式善平日聲名才具,僅以在伊家課。讀嘉慶十八年(1813年)二月初五卒。《清史稿·文苑傳》有傳。[6]

乾隆四十二年,法式善和內務府正白旗蘇完富察氏徵瑞侄女結婚,其妻來自尚書德保 (清朝)胞弟德元妻子富察氏家族,遂次年他和妻子入住德元家,和德元子英貴,即大臣英和的堂兄弟,一起讀書。德元子英貴後亦娶法式善妻子富察氏家侄女為妻,即徵瑞侄孫女。此支傅察氏亦有科舉良卿經聞錫榮興恩貴誠等人。

乾隆五十八年(1793),成立「城南詩社」,與王芑孫劉錫五等被稱為「城南八友」,聚會地有陶然亭(今陶然亭公園)。又常與詩友集結於極樂寺。京師家居名「且園」,內設「詩龕」室,供詩友雅集與詩畫收藏之用。又與內務府正黃旗漢軍百齡、內務府正白旗滿洲英和、翰林編修謝振定、正白旗滿洲畫家夢禪居士瑛寶(孫兒恩隆)時有唱和往來。

法式善曾師從內務府正白旗滿洲、禮部尚書德保 (清朝)和德保兄弟德元。法式善在京時,交際廣泛,亦拜師漢人翰林曹秀先周煌等人為師,其中周煌為其好友張問陶原配周氏之父,而張問陶繼妻之父四川布政使林儁正為傅恆、福康安家僕,法式善曾被傅恆妻那拉氏聘為長孫豐紳濟倫之子的家教。豐紳濟倫繼妻伊爾根覺氏是法式善女婿世泰的姐姐。

阮元作《梧門先生年譜》。進士詩人李鑾宣作《法時帆祭酒輓詩三首》。

成就 編輯

法式善工詩,「主盟壇坫三十年」,作品甚多,有《存素堂詩初集》二十四卷及《續集》(袁枚洪亮吉等序)、《詩稿》。另有筆記《梧門詩話》(收錄1200餘位詩人)、《槐廳載筆》、《陶盧雜錄》(翁方綱序)、《清秘述聞》(1799,阮元題簽)、《八旗詩話》(錄清初至乾隆年間八旗文人252位)等。有現代版《法式善詩文集》(2015)。任《四庫全書》翰林院提調官,詳校《四庫全書》本宋李誡《營造法式》(乾隆四十六年(1781)刊本),與內務府正黃旗漢軍進士德生 (乾隆進士)共同擔任《四庫全書》本滿文版《御製翻譯易經》的覆堪(審核)。編《明李文正(李東陽)公年譜》。

收藏 編輯

法式善喜收藏,藏書萬卷,其書畫收藏印有「法式善鑑藏印」、「梧門詩草」、「梧門書畫之章」、「伍堯氏」、「詩龕漫識」、「詩龕鑑臧」、「詩龕墨緣」、「陶廬藏書」、「文曰堂堂堂印」、「存素堂珍藏」、「詩龕居士存素堂圖書印」、「詩龕書畫印」、「時帆珍玩」、「小西涯居士」、「詩里求人,龕中取友,我懷如何,王孟韋柳」、「玉延秋館」等。曾收藏宗室文昭王士禛詩弟子,祖父固山貝子彰泰)的《紫幢軒詩》,師友翁方綱贈與法式善的《翁方綱行書臨<群玉堂帖卷八>》十二開冊,藍瑛《山水圖》,清代《玉延秋館圖卷及題詠》手卷等。

家庭 編輯

根據法式善父廣順乾隆二十五年同年齒錄、法式善堂弟伊常阿道光十五年順天鄉試齒錄、法式善堂侄桂芬道光二十三年順天鄉試齒錄、法式善堂侄桂濬咸豐元年順天鄉試齒錄、法式善嗣孫來秀的道光三十年同年齒錄、台灣故宮權威資料和第一歷史檔案庫整理。法式善原名運昌,蒙古爾濟氏或勒濟氏,後乾隆賜名法式善,記為伍堯氏(蒙古爾濟氏與伍堯氏均列入《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67、70滿洲旗分內的蒙古姓氏)。

  • 始祖福樂或代通(c.1610s-?),來自蒙古察哈爾,從龍入關。
  • 高祖孟成(又夢成,c.1640s-?),內務府管領、郎中。妻陳氏。胞兄烏達器,其子長安。
  • 曾祖六格(又陸格,c.1670s-?),內務府郎中,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第三叅領第一管領、第五叅領第二管領(卒於任)。妻王氏、胡氏和趙氏。法式善生父廣順的養祖父為六格之弟五格(即烏達器),即常安之父,妻陶氏。六格和五格還有兩兄弟內務府主事貴星保和某人。
  • 祖父平安(c.1700s-?),內務府員外郎。妻趙氏、張氏和馮氏。廣順養父常安(又長安),圓明園筆帖式,妻赫舍里氏(父護軍參領巴什)。
  • 叔祖保安(又孟保安),雍正七年(1729)己酉科舉人(時隸內務府正黃旗蒙古管領甕武圖下,據《欽定八旗通志:文舉》);明安(太學生),穆隆阿(內務府筆帖式),阿隆阿(圓明園庫掌苑副,娶韓氏),永安。
  • 生父廣順(字熙若,號秀峰,1734-1794),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舉人(時隸內務府正黃旗蒙古管領清平下,據《欽定八旗通志:文舉》),內務府織染局司庫。妻生母伊爾根覺羅氏(漢稱為趙氏,父養心殿造辦處庫掌花善,負責管理清宮繪畫和景泰藍製作,如曾經派出為郎世寧、金昆所作《乾隆皇帝大閱圖》監看之專員)。廣順之墓在順義縣水泉鄉西原,王芑孫作《內務府廣公墓志銘》(載王芑孫《淵雅堂全集》卷12,1815)。
  • 養父(伯父)和順(c.1730s-1762),圓明園銀庫庫掌,廣順將法式善過繼給其兄和順,故在廣順的同年齒錄里稱法式善(運昌)為其侄。養母韓氏 (名韓寂,字譁,號端靜閒人),誥贈太淑人,著有《帶綠草堂詩集》,為法式善幼年時期的詩文啟蒙老師;其父內務府正黃旗漢軍、驍騎校韓錦(字靜存),由內兄高恆奏派充淮關委員,祖父三等侍衞韓玉仁,曾祖韓定國;母高佳氏三姐(父鑲黃旗滿洲文定公高斌,胞姊高佳氏封乾隆帝之慧賢皇貴妃;胞姊高佳氏嫁鑲藍旗滿洲西林覺羅氏鄂實,其父一等襄勤伯鄂爾泰;嫡堂姊高佳氏系正藍旗漢軍胡氏吉惠之高祖母、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進士胡俊章之太高祖母))。
  • 伯叔,即廣順同輩兄弟,有和順、信順(造辦處催長)、德順(內務府官三倉倉掌)、同順(比法式善年幼)、義順(造辦處六品庫掌)、百順、吉順(暢春園苑丞陞內管領)。
  • 姑母伍堯氏,嫁內務府鑲黃旗滿洲、乾隆壬辰科進士他塔喇氏圖敏(父乾隆戊午舉人、常州府知府、河南河陝汝道福安)。其女他塔喇氏,嫁正白旗滿洲、嘉慶己巳恩科進士拜都氏鍾昌 (嘉慶進士)
  • 富察氏或傅察氏(乾隆四十二年成婚,嘉慶九年卒,內務府正白旗滿洲蘇完富察氏,家族有總管內務府大臣徵瑞、進士良卿等),李氏(父內務府正白旗漢軍、內務府郎中兼內務府正黃旗護軍統領李延強,屬雍正朝總管內務府大臣李延禧家族),劉氏。
  • 同輩兄弟:親兄弟會昌、恩昌、壽昌(內管領);堂兄弟慶昌(武英殿筆帖式)、榮昌(內務府官三倉倉掌)、伊清阿(武英殿筆帖式)、伊昌阿(伊常阿,道光乙未恩科舉人,外放甘肅,同治索煥章回亂時,署鎮迪道,和侄子桂聯及都統平瑞陣亡,贈三品光祿寺卿銜)、伊精阿(國學生)、伊陞阿(御膳房拜唐阿)。
  • 桂馨(母李氏),嘉慶辛未科進士,候補內閣中書,在其父法式善去世兩年後於嘉慶二十年早逝。原配妻章佳氏(父正白旗滿洲、三等子那彥成,祖父直隸總督阿思達,曾祖一等誠謀英勇公阿桂);繼妻索綽絡氏(父內務府正白旗滿洲、乾隆癸丑科進士英和,祖父乾隆二年丁巳恩科進士德保)。法式善好友張問陶妻林頎為其出生作桂馨圖。
  • 侄子桂芬(字嶺芳,號古香),法式善叔叔暢春園苑丞陞內管領吉順之孫,堂兄弟武英殿筆帖式伊清阿之子,道光23年科舉人,善書畫,同治朝官雲南河陽縣知縣。胞弟候補通判桂聯,同治索煥章回亂時,和胞叔護理鎮迪道伊常阿、都統平瑞等陣亡,朝廷祭恤;桂濬(榮昌子,德順孫,保安曾孫,字性源號虞川,娶內務府正黃旗漢軍張氏驍騎校嵩峻之女),候選鹽場大使國史館行走,咸豐元年科舉人,國子監繩愆廳監丞;桂瀚(桂濬胞弟),寧壽宮筆帖式。
  • 女伍堯氏(母富察氏),嫁正紅旗滿洲、雲南騰越鎮總兵伊爾根覺羅氏世泰(父乾隆四年己未科繙譯進士文敬公三寶,三寶有七女,一半嫁入皇室,一人嫁傅恆孫乾隆外孫豐紳濟倫)。
  • 女伍堯氏(母李氏),嫁宗室雲奎(父成都副都統宗室東林)。其子宗室恩繼,左翼宗學副管。
  • 女伍堯氏(母劉氏),嫁內務府正黃旗廣儲司六庫郎中張佳氏啟元(父福森,又福寧,曾任六庫郎中、長蘆鹽政兼天津關監督、奉宸苑卿、武備院卿、上駟院卿、兩淮鹽政,辦理漆飾大行皇帝梓宮;伯父福英,九江關監督;祖父額爾登布,曾任九江關監督、熱河總管、杭州織造、粵海關監督,為福康安福隆安屬下,與前任粵監督佛寧、和珅有交往,見《和珅供詞》;胞兄啟承,造辦處郎中,其女張佳氏嫁宗室瑞觀)。
  • 孫女伍堯氏,嫁正紅旗滿洲伊爾根覺羅氏文璲(父雲南騰越鎮總兵世泰,母張氏;祖父大學士三寶)。
  • 養孫道光庚戌進士來秀(生父正紅旗滿洲、雲南騰越鎮總兵伊爾根覺羅氏世泰,生祖父大學士三寶)。嫡妻博爾濟吉特氏。繼妻完顏氏妙蓮保(胞兄系內務府鑲黃旗滿洲、來秀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同榜進士崇實,父嘉慶己巳科進士麟慶)。因法式善之子桂馨早逝無子,法式善叔叔內管領吉順呈請將桂馨姐夫世泰之三子文錦過繼為嗣,改名來秀。胞兄二:文都(妻閩浙總督慧成胞姊戴佳氏)、文璲(妻伍堯氏,法式善孫女,桂馨女)。來秀又與姻戚正藍旗漢軍胡氏吉惠系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順天鄉試、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進士均同榜。
  • 好友:福康安家世仆四川布政使林儁女婿張問陶王芑孫趙懷玉等。法式善好友張問陶妻林頎為其子桂馨出生作畫。父親廣順中舉時的業師為進士翁方綱、舉人周震榮。法式善之師為尚書德保、德元兄弟、太子太傅周煌等。

延伸閱讀 編輯

[]

 清史稿·卷485》,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資料 編輯

  1. ^ 為其母所寫行狀裏提及:「太淑人氏韓,父諱錦,字靜存,號野雲。其先瀋陽人,四世祖某在國初以武功著,隸內府正黃旗漢軍,靜存公究心洛閩之學,少為東軒高文定公(高斌)所賞,妻以女,太淑人高出也。生有夙慧,五歲喜讀宋五子書,十三通經史,喜覽古今忠臣烈女事,年十九歸先大夫。 」
  2. ^ 滿語意思是「功業、功績、勤奮」。
  3. ^ 宏偉,〈清代蒙古族作家法式善及其漢文著述〉引述趙懷玉〈御國織染局司庫伍堯君家傳〉、王芑孫〈內務府司庫廣公墓志銘〉辯證,載《蒙古學集刊》(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2016年第3期)。
  4. ^ 法式善,〈重修氏譜序〉自稱:「吾家先世雖繁衍,然莫詳其世系。我曾祖修祖譜時,惟記有元以來歷三十五世之語,而未載世居何地,相沿為蒙烏爾吉氏。法式善官學士時,高宗純皇帝召對詢及家氏,諭云:『蒙烏爾吉者統姓耳。天聰時,有察哈爾蒙古來歸隸滿洲都統內府正黃旗包衣,為伍堯氏,汝其裔乎。蓋蒙烏爾吉遠宗統姓,而伍堯則本支專姓也。今族中惟知蒙伍爾吉,而不知伍堯。』」載宗室盛昱,《八旗文經》(瀋陽:遼瀋書社出版社,1988 年)
  5. ^ 顧廷龍主編,《清代硃卷集成》(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冊 16,〈來秀〉,頁 67-77。
  6. ^ 《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二》:法式善,字開文,蒙古烏爾濟氏,隸內務府正黃旗。乾隆四十五年進士,授檢討,遷司業。五十年,高宗臨雍,率諸生七十餘人聽講,禮成,賞賚有差。本名運昌,命改今名,國語言「竭力有為」也。由庶子遷侍讀學士,大考降員外郎,阿桂薦補左庶子。性好文,以宏獎風流為己任。顧數奇,官至四品即左遷。其後兩為侍講學士,一以大考改贊善,一坐修書不謹貶庶子,遂乞病歸。
    所居後載門北,明李東陽西涯舊址也。構詩龕及梧門書屋,法書名畫盈棟幾,得海內名流詠贈,即投詩龕中。主盟壇坫三十年,論者謂接跡西涯無愧色。著《清秘述聞》、《槐廳載筆》、《存素堂詩集》。平生於詩所激賞者,舒位、王曇、孫原湘,作三君子詠以張之。然位艷曇狂,惟原湘以才氣寫性靈,能以韻勝,著天真閣集。
  • 趙爾巽等,《清史稿》。
  • 阮元,《梧門先生年譜》。
  • 《直省同年全錄: 道光23年[1843]癸卯科》-桂芬(法式善堂侄)
  •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恩科順天鄉試同年齒錄-廣順(法式善父)
  • 直省鄉試同年全錄: (道光15年[1835]乙未恩科)-伊常阿(法式善堂弟)
  • 道光三十年庚戌科會試同年齒録-來秀(法式善嗣孫)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