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革命兒童歌曲方冰詞,劫夫曲。創作於1942年,借鑑了崑曲《尼姑思凡》的旋律,採用五聲音階的民族調式。該曲在《晉察冀日報》副刊發表後,很快傳開,甚至敵占區保定北平青年也在傳唱。[1]

創作歷史

編輯

1942年,當時在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的方冰、劫夫在河北平山縣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由該團女演員顧品詳首唱。雖然關於歌曲主角「王二小」的身份說法眾多,但詞作者方冰曾說「這是一個複合人物,是綜合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後創作出來的」。 [2]

歌詞

編輯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

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敵人向一條山溝掃蕩

山溝裏掩護着後方機關

掩護着幾千老鄉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時候

敵人來到這個山口

昏頭昏腦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帶路

二小他順從地走在前面

把敵人帶進我們的埋伏圈

四下裏乒乒乓乓響起了槍炮

敵人才知道受了騙

敵人把二小挑在槍尖

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

我們的十三歲的王二小

英勇的犧牲在山間

幹部和老鄉得到了安全

他卻睡在冰冷的山裏

他的臉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紅藍藍的天

秋風吹遍了每個村莊

它把這動人的故事傳揚

每一個老鄉都含着眼淚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詞曲版權

編輯

作者逝世時間

編輯
  • 詞作者方冰於1997年去世。
  • 曲作者李劫夫於1976年12月17日在瀋陽市病逝。

歌曲影響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李定國. 从生活中寻觅创作源泉. 新民晚報. 2011-04-15 [2011-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1) (中文(簡體)). 
  2. ^ 張阿春. 那个放牛的“王二小”到底是谁. 撫順新聞網. 2011-05-30 [2011-06-10] (中文(簡體)). 王二小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 [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