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外環線( 日語:東京外環状線とうきょうそとかんじょうせん Tokyo Sotokanjōsen )是日本國鐵位於日本首都圈山手貨運線外20公里計劃鐵路線,連接東海道本線中央本線東北本線常磐線總武本線5條放射線的一條環狀路線[1] [2]

最初,整個區間被規劃為日本國鐵線路,在施工凍結之後,由各運營商依次開通(除京葉臨海鐵道臨海本線在1963年便已開通)。

當前東海道貨物線鶴見站川崎貨物站區間(即鶴鹽線)也在本條目中描述,因為當時是包括在東京外環線的計劃之中[1]

路線概要 編輯

東京外環線由三條線路組成:環繞東京郊區的武藏野線小金線,以及環繞東京灣的京葉線。路線與今日JR東日本擁有的武藏野線京葉線路線類似,但並未完全一致。詳細路線計劃如下。

東京外環路基本計劃[2]
線路名稱 起點 終點
武藏野 北馬橋 新鶴見日語新鶴見信号場
小金 西船橋 新松戶
京葉 川崎貨物 木更津

武藏野線

  • 從常磐線北馬橋站經南浦和西國分寺到新鶴見信號場的鐵路[3]
  • 東線(北馬橋 - 西浦和)、西線(西浦和 - 多摩川)和南線(多摩川-新鶴見)三個部分組成,相當於現在的武藏野線新松戶 - 新鶴見信號場 [1]

小金線

  • 從總武本線西船橋經八柱站到常磐線北馬橋的鐵路[3]
  • 相當於現在的武藏野線西船橋 - 新松戶[1]

京葉線

建設過程 編輯

隨着日本戰後經濟奇蹟的經濟發展,日本的貨運量急劇增加。其中,以山手線和品鶴線為中心,貫穿或從東京市中心出發的貨運線路運力達到極限。此外作為東海道本線貨運基地的汐留站,其運力已接近極限,因此當時日本國鐵計劃修建一條新的貨運線路,從首都圈外圍繞過東京市中心。

計劃變更 編輯

然而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日本人口也增加了,特別是在首都東京。正在建設的東京外環線被向郊區擴展的住宅區吞沒,有人擔心住宅區住戶會發起反對建設的運動。此外,由於機動車的普及,鐵路貨運需求自1970年代以來逐步減少。因此為了獲得沿線居民的理解,以及服務首都圈衛星都市間的旅客輸送,日本國鐵決定將原計劃作為貨運線路的東京外環線部分路段改為客運線路,即現在的武藏野線府中本町站西船橋站京葉線新木場站蘇我站[2]

此外現在京葉線沿線的填海地,原本是作為工業用地而創建的,但由於石油危機後重工業的衰落,計劃變成了住宅用地。後來,這個修改後的計劃區作為東京臨海副都心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京葉線也因為轉移為客運線路而將新木場後的路線從大井方向更改為往東京站[2]而在計劃更改之前已在建設中的新木場和東京貨運站之間的路線成為未完成的線路,直到預定於1996年舉行的世界城市博覽會才利用該並利用該路線開通臨海線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日本鉄道建設公団 影澤清光. 東京外環状線の建設工事. 鉄道ピクトリアル (電気車研究會). 1973: 35 – 40. 
  2. ^ 2.0 2.1 2.2 2.3 鉄道トリビア(468) JR京葉線とりんかい線、同じ貨物線計画によって作られた. マイナビニュース. 2018-08-13 [2022-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9) (日語). 
  3. ^ 3.0 3.1 3.2 日本鉄道建設公団環狀線第二課長 側見 文夫. 東京外環状線建設の現況. 電気車の科學 (電気車研究會). 1969: pp27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