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度(1919年9月22日—2007年5月1日)。 山東龍口人,著名外科學家、泌尿外科學家、腫瘤學專家、教授。國務院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顧問、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副主席、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社會服務部部長。中國癌痛控制與姑息治療先驅。

簡歷

編輯
  • 1919年出生於山東省黃縣(今龍口市)。
  • 1925年起就讀於當地美國教會學校。
  • 1933年父母安排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寄讀。
  • 1936年中學榮譽畢業,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
  • 1942年因不滿聖約翰大學在日軍侵華時期的政策,加入地下黨組織。
  • 1945年戰爭結束,轉入東南醫學院
  • 1946年以當屆第一名成績畢業,由院長張錫祺教授親自推薦進入上海仁濟醫院
  • 1951年為幫助安徽省的大量貧困病人,主動放棄上海的優厚待遇來安徽醫學院任教,成為當時全安徽唯一的普外兼泌尿外科醫生。同時擔任外科總論等多個教研室主任,兼任大外科、泌尿外科主任和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業務院長等職。
  • 1955年在解放後國務院首次職稱核定中,被評為(二級)正教授
  • 1960年首批被衛生部選送,公派赴莫斯科蘇聯國家腫瘤研究所及列寧格勒腫瘤所進修,專攻腫瘤外科。
  • 1964年自願申請調至新成立的蚌埠醫學院,任四個教研室主任和三個科室主任,兼附屬醫院業務院長。
  • 1966年起受國務院及衛生部委託,率中國醫療隊援助南也門,任第一,第二任隊長。
  • 1972年圓滿完成任務,獲得總統嘉獎,回國後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
  • 1986年首次代表中國參加四年一度的、國際抗癌聯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辦的第14界大會,並致辭。
  • 1987年自籌資金,創建了當時世界最大、擁有500張床位的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安徽省腫瘤康復醫院,任名譽董事長、名譽院長。
  • 1988年當選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英語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在中國的協調組成員。同年率先在全國招收腫瘤學研究生。
  • 1989年和孫燕院士一同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癌痛控制項目在中國的聯繫和負責人。
  • 1990年代表中國參加在德國漢堡舉辦的第15界世界癌症大會。
  • 1991年赴美國 芝加哥大學癌症研究中心(UCCR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講學。
  • 1993年編著了《癌症病人三階梯止痛治療指導原則》,交由衛生部以文件形式向全國下發。
  • 1994年代表中國參加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的第16界世界癌症大會。同年,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呼籲與推動,在遼寧大連成立了中國抗癌協會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並擔任主任委員。
  • 1995年起主持了衛生部與WHO、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癌症中心(M.D. Anders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聯合舉辦的全國癌症疼痛姑息治療培訓班及骨幹培訓班。
  • 1998年代表中國參加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第17界世界癌症大會。
  • 2002年結合十年間全國性推廣的反饋信息,對《癌症病人三階梯止痛治療指導原則》再版進行了修訂。

貢獻

編輯

李同度教授在醫、教、研方面多有建樹,造詣很深。

五十年代起在安徽做過不少技術上具國內領先水平的外科手術,其手術技巧被參觀者譽為「術野開闊、術理清晰、層次分明、有條不紊的藝術」

六十年代中期轉入腫瘤學研究,先後主持省級以上科研課題數十項。在甲狀腺癌、乳腺癌泌尿系統癌症等多有獨創之處。1988 年在全國率先招收腫瘤學碩士研究生,指導十多名研究生主攻晚期癌症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對乳腺癌宮頸癌結腸癌膀胱癌癌基因端粒酶 、腫瘤標誌物及癌症惡病質等熱點課題進行了研究。並在國際和國內核心期刊、知名刊物上發表了四十餘篇論文。

進入九十年代後,全心全力推動中國癌痛控制與姑息治療事業,並制定了全國性的用藥準則。成功使中國晚期癌症病人的嗎啡用量有了數倍的提高,極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質量和療效。

著作

編輯
  • 《腫瘤學》
  • 《癌症康復》
  • 《臨床腫瘤學》
  • 《膀胱鏡檢查學》
  • 《腫瘤學新理論和新技術》
  • 《腫瘤化學預防和藥物治療》
  • 《癌症疼痛控制與姑息治療》
  • 《癌症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

家庭

編輯
  • 父親為山東著名實業家,燕京大學畢業生。
  • 妻子,凌佩芬。
  • 有兩兒兩女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