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澄(?—?),字國明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中國東晉政治人物。

張澄的父親剛去世。求郭璞選一塊好的墓地。郭璞告訴張澄,選好兩塊墓地,一塊墓地可保張澄高壽,官運亨通,但子孫興旺;一塊墓地可使張澄的壽命要較之前減一半,官至卿校,但子孫累世貴顯。張澄選擇後者,張澄官至光祿大夫,活了六十四歲。但張澄的後人飛黃騰達,其子張彭祖,官至廣州刺史。其孫侍御史度支尚書、吳國內史張敞,吏部尚書張玄之。張敞子張茂度。張茂度在劉宋朝官至侍中、尚書;張茂度的五個兒子張演、張鏡、張永、張辯、張岱,時稱張氏五龍。

晉成帝咸康七年(341年),尚書蔡謨上奏:「明年元旦朝會儀注,只奏鼓吹鐘鼓,其餘伎樂都不准奏。」侍中張澄、給事黃門侍郎陳逵加以駁斥,以為「王者觀時設教,至于吉凶判斷,是不變的道理。現在四方各國都來觀禮,陵園有弔祭祖宗之位,庭奏宮懸之樂,二禮兼用,哀樂不分,體國經制,莫大於此」。晉成帝下詔:「現在既以天下為大,禮從權宜,減少娛樂之樂,上壽酒,稱萬歲,不可再闕鐘鼓鼓吹。」張澄、陳逵又啟奏:「今大禮雖然完畢。但是在陵園弔祭,則未滅有哀;禮服按典文制定,意義也不是盡為吉慶。咸寧之會,有撤樂之典,實是先朝考察古代的憲章,垂式萬世的典範。」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