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韓語:근정전勤政殿)是位於韓國首爾景福宮內的一座宮殿,其為朝鮮王朝朝鮮太祖朝鮮宣祖的14位君主的登基之處,當時此殿被視為韓國的國家中心[1]。現時韓國政府將其登錄為韓國國寶第223號。

勤政殿
韓國首爾景福宮的勤政殿
韓國首爾景福宮的勤政殿
原語言名稱(韓文근정전勤政殿
朝代朝鮮王朝
主持興建者朝鮮太祖
營造匠師不明
建造時間1395年
主要修繕者朝鮮太宗
位置 南韓首爾特別市
勤政殿內的王座與日月五峰圖

建造和佈局 編輯

勤政殿始建於1394年,1870年在舊址重建,保存了原來的佈局。

主持修建景福宮的鄭道傳將正殿命名為「勤政殿」。其名字來自《尚書》中「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機」一句,是勉勵君主勤政之意。勤政殿坐落在兩層丹陛之上,面闊和進深都是五間,寬一百二十尺,深五十尺,高六十六尺,有兩重飛檐,屋頂覆蓋着深灰色的青瓦。勤政殿前面廣場中央是微微凸起的御道,御道兩側排列着品階石,文官居東,武官居西。廣場東西廊廡各有三間樓閣,名為隆文樓和隆武樓,仿照明朝皇宮奉天殿前的文樓和武樓(今故宮太和殿前面的體仁閣弘義閣)之制。廣場的地面用參差不齊的石板鋪成,目的是為了防止日光晃眼,以及下雪天便於行走。

勤政殿也被稱為「法殿」,是朝鮮國君舉行與中國有關的禮儀(元旦正及聖節望禮、皇太子千秋節望宮禮、拜表儀、為皇帝舉哀儀、成服儀、舉臨儀、除服儀),以及朝鮮本國的朝賀儀式、王世子冠禮、國王納妃禮、冊王世子禮、王世子納嬪禮,以及召開養老宴、飲福宴等宮廷宴會的地方。殿內正中央是朝鮮國王的朱紅金漆雕龍御座,安放在木製的高台上。高台前面擺放着寶案,案上擺着盛有國王金璽的匣子。御座的後面是朱紅色的三扇屏風,上面雕着蟠龍和雲紋,塗有金漆。御座上方是被稱作「寶蓋」的華蓋式構造。

世宗大王在位期間,在御座背後的兩根殿柱之間立起了一面巨大的壁畫,畫有日月、山川和松樹,稱為「日月五峰圖」( 일월오봉도)。這也是朝鮮王權的標誌之一,日象徵國王,月象徵王妃,五座山峰代表崑崙山,與瀑布和江河一道象徵王位安如磐石、國祚悠久綿長。松樹則象徵國泰民安。在2007年發行的新版1萬韓元紙幣上,正面的背景圖案就是「日月五峰」。

勤政殿外的月台四周設有石欄,這在朝鮮王朝的其他幾座宮殿中是罕見的。四方的台階上按照方位雕刻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位神,此外還按照十二地支雕刻了鼠、牛、虎、兔等十二隻動物。月台正南面的台階中央是國王專用的御道,鋪着被稱為「踏道」的石板,上面雕有一對鳳凰

勤政殿之前,有光化門、弘禮門、勤政門三重宮門,構成了周禮「天子五門,諸侯三門」中的三門之制。弘禮門與勤政門之間有一道自西向東流淌的御溝,名為禁川,上面的石橋名為「永濟橋」, 橋的西北角有維和門和奇別廳。勤政門門樓兩邊廊廡上開有日華門和月華門兩座小門,是供臣僚百官平時出入的,中央的門只有在舉行重要典禮的時候才會開啟。在朝鮮王朝中葉以前,國王去世後,新王的嗣位儀式也在勤政門舉行。

穿過勤政殿後面的思政門,進入一座東西狹長的院子,裏面並列有三座小型的殿堂,中間是國王與宰輔官員處理日常政務的便殿──思政殿,殿內擺着國王的御榻,後面也立着一扇日月五峰屏。思政殿的兩旁是萬春殿和千秋殿,是大臣們議政的場所。世宗年間創造朝鮮文字的工作,就是文臣們在千秋殿內進行的。 思政殿後面是「向五門」,由此進入王宮的內廷部分。

景福宮的總佈局同北京的元、明故宮相似,體現着「天覆地載,帝道惟一」的禮制思想。宮也分左、中、右三路,中路也是前朝後寢的格式,最後面是御苑。景福宮四面都有門,正門左右兩隅有角樓[2]。宮殿正門叫光化門,形式莊重。進門後穿過兩個大約70-80米深的院子,便是勤政門。勤政門內是一個約140米長、100米寬的大院子,主要的儀典大殿勤政殿就在院子的後部,被兩層白大理石的台基托起,呈重檐歇山頂形式[3]

勤政殿的面闊和進深都是五間重檐歇山頂。前後金柱之間有夾樓,兩層檐子間開小窗。內部有16根柱子,柱子直徑約1米,高約12米,斗拱採用雲形拱。勤政殿之後是思政門,進門是一個較淺的院子,中央思政殿是國王上朝的地方。它左右各有萬春殿和千秋殿,三殿並列,很像北京元代宮殿的形制[4]

書籍 編輯

  • 大學共同利用機関法人 人間文化研究機構編著『日本建築は特異なのか―東アジアの宮殿・寺院・住宅―』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 2009年
  • 李相海『韓國美の再発見12 宮殿・儒教建築』SOL出版社 2005年

來源 編輯

  1. ^ 曹文澤主編. 歆语诸国胜览 第3卷.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9.01: 31. ISBN 978-7-5640-1771-2. 
  2. ^ 俞成雲著. 韩国文化通论.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5.01: 487. ISBN 978-7-305-14160-7. 
  3. ^ 賀楠,趙宇主編. 中外建筑史.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6.02: 212. ISBN 978-7-5677-5743-1. 
  4. ^ 朱伯雄主編. 世界经典雕塑建筑鉴赏辞典.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4.05: 622. ISBN 7-5006-5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