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藥學家)

中国科学家,抗疟药青蒿琥酯的发现者

劉旭(1938年9月29日—2019年9月5日)[1]江蘇如東人,中國藥學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共產黨黨員,抗瘧藥青蒿琥酯的發明者[2][3]。青蒿琥酯的發現解決了青蒿素的水溶性問題,治瘧療效比青蒿素提高了3倍至7倍,且可製成水溶性製劑,靜脈注射可用於搶救兇險型重症瘧疾。注射用青蒿琥酯全球銷量累計已突破1億支,幫助全球2000多萬重症瘧疾患者重獲健康[3]。其中大部分是5歲以下非洲兒童。

劉旭
出生 (1938-09-29) 1938年9月29日85歲)
 中華民國江蘇省如東縣
逝世2019年9月5日(2019歲—09—05)(80歲)
桂林,  中國
居住地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母校中國藥科大學
知名於青蒿琥酯
獎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明獎三等獎(1989)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
中國專利優秀獎 (1991)

國家醫藥局優秀醫藥專利一等獎 (1995)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藥物化學
機構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

生平 編輯

劉旭出生於1938年9月29日。1959年7月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藥學專業。1959年8月在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參加新磺胺合成,1961年4月因化工部支援三線建設調至桂林製藥廠(現已更名為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1962年,劉旭開始主持仿製抗蠕蟲病藥磷酸哌嗶嗪,投產後成為廣西首個規模生產的合成藥,1984年和1990年兩獲國家質量銀質獎;1968年主持研製抗阿米巴原蟲藥哌硝噻唑成功,1978年獲廣西科學大會獎;1971年率先在國內研製抗蠕蟲病並免疫調節創鹽酸左旋咪唑;1974年親自起草鹽酸左旋咪唑質量標準,並載入197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中;鹽酸左旋咪唑也於1982年和1987年兩獲國家質量銀質獎;1984年主持研製獸用的磷酸左旋咪;1998年和2000年,鹽酸左旋咪唑磷酸左旋咪唑分別獲得美國FDA的GMP認證。1971至1972年曾研製並投產黃胺多辛(周效磺胺)。

貢獻 編輯

1977年5月21日,接受國家「523」辦公室下達的任務,桂林製藥廠(現「桂林南藥」)派劉旭主持「青蒿素結構改造」專題,目的是「提高療效,解決水溶性問題,探討結構和療效的關係」。劉旭自行設計合成了一系列新的青蒿素衍生物,經篩選創製出「804號」衍生物(後命名為「青蒿琥酯」),治瘧療效比青蒿素提高了3倍至7倍,且可製成水溶性製劑,靜脈注射可用於搶救兇險型重症瘧疾。1980年12月1日通過了廣西科委主持的技術鑑定書,1981年3月29日廣西區衛生局下發《桂衛藥批字(81)第16號文件》,批准青蒿琥酯生產上市。因青蒿琥酯的快速的抗瘧作用和挽救生命的價值超過氯喹和奎寧,1981年10月4日-6日被WHO(世界衛生組織)第四次瘧疾化療會議(北京)選為優先開發項目。

青蒿琥酯項目於1989年獲國家發明獎(國家科委、第一發明人、三等獎);1988年10月29日獲中國專利局授權,發明專利號:ZL85100781.3

1996年4月,在中國科學院時任院長周光召發出一份公函中,確定了青蒿素研究成果獎勵名單,其中有包括屠呦呦在內的10位科學家,劉旭也位列其中,成就為合成出青蒿素衍生物青蒿琥酯。

獲獎記錄 編輯

  • 1989年:國家發明獎三等獎(第一發明人)。
  • 1991年:中國專利優秀獎。
  • 1995年:國家醫藥管理局國家醫藥局優秀醫藥專利一等獎。
  • 2002年:國務院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6年: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特等獎。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青蒿琥酯发明人刘旭逝世 他挽救了2400万重症疟疾患者. [2019-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3). 
  2. ^ 郭宗儒.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研制. 藥學學報: 157-164. [2019-08-18]. doi:10.16438/j.0513-4870.2015-10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8). 
  3. ^ 3.0 3.1 桂林生活網—桂林日報. 桂林科学家刘旭:书写人类抗疟事业传奇. 2018-06-20 [2019-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