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反情報局 (德國)

軍事反情報局(德語:Militärischer Abschirmdienst ; MAD )是德國三大聯邦情報機構之一,負責軍事反間諜工作。另外兩個是對外情報機構聯邦情報局 (Bundesnachrichtendienst,BND)和對內情報機構聯邦憲法保衛局(Bundesamt für Verfassungsschutz,BfV) 。

軍事反情報局
Militärischer Abschirmdienst (MAD)
軍事反情報局徽章

存在時期1956-
國家或地區 德國
部門德國聯邦國防軍
種類軍事情報機構
規模約1250(2021年將被擴充至1800)
直屬德國聯邦國防部
總部科隆
指揮官
PresidentMartina Rosenberg

軍事反情報局的總部位於科隆,在德國各地的城市設有 12 個組。這些 MAD組織統稱為 Militärischer Abschirmdienst。該機構擁有約 1,300 名軍事和文職僱員,2019 年的預算為 113,251,923 歐元。

它的正式名稱是Bundesamt für den Militärischen Abschirmdienst ,由以前的名稱Amt für die Sicherheit der Bundeswehr更改而來。 

職責 編輯

MAD 是德國武裝部隊德國聯邦國防軍的一部分。作為一個對內情報機構,它在軍隊中的職能與聯邦憲法保衛局類似,並與 BfV 密切合作。 MAD 的主要職責是反情報和偵查聯邦國防軍內部的「反憲法活動」。其他職責包括保護德國聯邦國防軍的財產免受破壞和外國間諜活動。 MAD 的成員還參與了具有高安全要求的建築物的規劃和建造。 MAD 沒有起訴權。德國軍事情報行動以及戰略防禦相關情報的牽頭機構是位於柏林的德國聯邦國防部

MAD 的法律基礎是1990年12月20日的軍事反情報局組織法,[1]經2005年4月22日的法律第8條修訂。[2]

組織 編輯

除行政事務部外,還有以下專業部門:

  • Z部門:中央機構
  • E部門:反極端主義反恐
  • S 部門:反間諜和行動安全
  • 第四部門:保密(人員和資料)
  • 第五部門:技術

12 個區域辦事處位於:

歷史 編輯

MAD 的前身是盟軍與德國政府之間的聯絡處,並於1956年聯邦國防軍成立後以現在的形式成立。直到1984年,其總部才被稱為「聯邦武裝部隊安全辦公室」(ASBw,Amt für Sicherheit der Bundeswehr)。 MAD 捲入了多起醜聞,包括在部長不知情的情況下秘密監視時任國防部長格奧爾格·萊伯的家。他的秘書被錯誤地懷疑為東德國家安全部(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或Stasi )從事間諜活動。萊伯於1978年初獲悉非法監視,但直到Quick雜誌於1978年1月26日發表文章後才通知聯邦議院。 Georg Leber 於1978年2月16日辭職,因為違背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的意願,並對監視醜聞負全部責任。

另一個醜聞是1983年的基斯林事件,當時軍事反情報局調查了與北約合作的聯邦國防軍四星上將君特·基斯林(北約陸軍司令兼歐洲盟軍副最高司令)。根據來自可疑來源的同性戀傳言,這位將軍被認為是安全隱患,並被當時的國防部長曼弗雷德·沃納要求提前退休,這位將軍後來被平反。該事件對軍隊產生了重大影響:指揮官被免職,前內政部長Hermann Höcherl ( CSU ) 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負責調查軍事反情報局的運作方式,提出改革建議並迅速實施。

截至1984年9月,根據 Höcherl 報告,該軍事反情報局進行了重組,並設立了更多文職職位。

1990年10月,前東德軍隊國家人民軍(NVA)併入德國聯邦國防軍後,軍事反情報局擁有7個組和28個地區辦事處。1994年,隨着武裝部隊的裁減,該辦公室減少到14個。

參考 編輯

  1. ^ Federal Official Gazette (BGBl) I pp 2954, 2977
  2. ^ Federal Official Gazette (BGBl) I p 110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