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遇刺案

伊藤博文遇刺案,是發生在1909年10月26日、大清國吉林省濱江廳哈爾濱市(現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道裏區哈爾濱站,時任日本樞密院議長伊藤博文遭槍擊身亡的暗殺事件。兇手是大韓帝國的安重根


被擊斃前剛下火車的伊藤博文(左二)

經過 編輯

1909年6月14日,伊藤博文完成日本吞併朝鮮的步驟後,為了避風險辭去了朝鮮統監一職,後轉任日本樞密院議長。為謀求俄羅斯對日本吞併朝鮮的支持,共商瓜分中國東北的權益,明治天皇準備派伊藤博文到哈爾濱與俄國使臣進行會談。同年10月,安重根得知伊藤博文要來哈爾濱的消息。在與海參崴《大東公報》主編李剛確認此消息後,他認為這是剷除伊藤博文的大好機會。次日,安重根召集有關志士商討行動計劃。為確保萬無一失,他們決定分頭把守伊藤博文可能經過的路段,趁機下手。安重根去哈爾濱,禹德淳、曹道先、劉東夏去蔡家溝(哈爾濱南的一個小站),嚴仁燮在海參崴,姜甲山到雙城子(烏蘇里斯克)。[1]:42-43[2]:11-12[3]:28-30

 
安重根與禹德淳、劉東夏的合影

1909年10月21日,安重根與禹德淳從海參崴出發,10月22日晚上到達哈爾濱,住在「韓民會」會長金成白的家裏。由於是第一次來哈爾濱,安重根先第二天熟悉下哈爾濱的街道[3]:32-33[2]:16。10月24日,安重根與禹德淳、曹道先去了蔡家溝。伊藤博文的火車於10月26日早上6時會經過此站。不過安重根認為,早上6時時間過早,很難說伊藤博文是否下火車,而且即使他下火車,早晨天色黑暗,也很難辨別。於是他讓禹德淳、曹道先留在蔡家溝見機行事,自己當天乘火車返回了哈爾濱[3]:34[4]:42-43

1909年10月26日清晨,安重根身穿一套黑色西服,攜帶八連發佈朗寧式手槍來到哈爾濱火車站。上午9點左右,伊藤博文的火車達到哈爾濱站。俄羅斯士兵和當地日僑排隊歡迎伊藤博文。安重根站在俄軍儀仗隊的後面,見一黃面白鬚小翁走在來賓隊伍的最前面,後面跟隨着俄羅斯官員和日本領事。在伊藤博文從他面前走過兩三步後,安重根迅速掏出手槍,向他連擊三槍。為了防止打錯人,他又向旁邊的4名日本人開了4槍。伊藤博文胸、肋、腹三處要害部位中彈,當場死亡。現場一片混亂,只有安重根毫無懼色地站在原地以俄語高呼「大韓萬歲!」 [3]:34-35[1]:43-45 [5]

動機 編輯

安重根列舉了15條擊斃伊藤博文的原因[6]:109-110[1]:46-47[2]:22-23[3]:36-37

  1. 殺死明成皇后
  2. 廢黜高宗皇帝
  3. 強迫朝鮮簽訂《乙巳條約》和《丁未條約
  4. 屠殺無辜的韓國人
  5. 以武力篡奪韓國政府權力
  6. 掠奪朝鮮鐵路、礦山、森林和河流資源
  7. 強制使用日本紙幣
  8. 解散韓國軍隊
  9. 阻礙韓國教育
  10. 禁止韓國人留學國外
  11. 沒收和燒毀韓國教科書
  12. 向世界各地傳播「韓國希望日本保護」的謠言
  13. 欺騙日本天皇,說「韓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是和平的」,實際上充滿敵意和衝突
  14. 破壞亞洲和平
  15. 暗殺孝明天皇

影響 編輯

伊藤博文去世後,在日比谷公園舉行國葬。但此事件刺激下,影響了伊藤博文等溫和派勢力,而另一方面也被主張立刻日韓合併的那一派的聲量壓過,成為日本對韓政策的主導者,使日本不久後便吞併了朝鮮[7],這種擴張並為近代一系列衝突埋下伏筆[8]

紀念 編輯

2014年1月19日,位於哈爾濱火車站的安重根義士紀念館舉辦開館儀式,紀念此一歷史事件。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华文贵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 ^ 2.0 2.1 2.2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李大武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 ^ 3.0 3.1 3.2 3.3 3.4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徐明勋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4.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杨昭全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5. ^ 鳳凰大視野.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成功后扔下手枪高喊了一句俄语. 鳳凰新聞. [2021-09-20] (中文). 
  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金崔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7. ^ 《伊藤博文》:伊藤被暗殺,直接受影響的是併吞韓國的方式與時機. 關鍵評論網. [2021-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3). 
  8. ^ 韓國民族義士安重根(下)——刺殺伊藤博文:大韓獨立萬歲. 關鍵評論網. [2021-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