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記 (電影)

三城記台灣著名電影學者、被譽為「台灣電影教母」的焦雄屏經營的吉光電影有限公司策劃製作的一個系列電影。整個系列電影的背景都是發生在台灣中國大陸香港三個華語地區的故事,透過結合兩岸三地新銳導演,探討兩岸三地之社會文化及意識型態,同時致力於發展電影產業,希望為21世紀華人新社會樹立新形象,以別於上一代華語電影注重悲情及歷史回顧的特徵。

最初計劃 編輯

三城最初預設為「北京-香港-台北」三個城市,並邀請兩岸三地的六位青年導演拍攝,由吉光公司與法國金字塔公司等多家製作公司合作製片。焦雄屏、徐小明、焦雄健等電影人貫穿了整個系列電影的製作,他們在多部電影中都以製片、策劃、監製、導演、編劇等不同身份參與其中。此外,林正盛、王小帥、易智言同時也擔任了自己所導演電影的編劇,亦可稱為作者電影

台灣 編輯

中國大陸 編輯

香港 編輯

計劃進展 編輯

電影至今已完成四部,其中後來加入的《五月之戀》為徐小明導演,陳柏霖繼《藍色大門》之後再次出演男主角。拍攝的地點也將預設的三城擴大到了中國大陸的哈爾濱和台灣苗栗縣三義鄉。值得一提的是,在其電影原聲中亦有一首配樂名為《三城記》。對於整個系列中剩下的三部電影,吉光公司並未明確表示是否繼續拍攝。焦雄屏曾表示劇本已完成的《人民找換》將邀請張曼玉主演,但因為演員關係,目前尚不能開拍。

2001年 編輯

  • 《愛你愛我》2001年2月13日在柏林電影節首映
  • 《十七歲的單車》2001年2月17日在柏林電影節首映

2002年 編輯

2004年 編輯

  • 《五月之戀》2004年7月18日在台灣公映,7月28日在中國大陸公映

獲獎記錄 編輯

《愛你愛我》 編輯

  • 第五十一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林正盛
  • 第五十一屆柏林電影節最佳新進女演員獎 李心潔

《十七歲的單車》 編輯

  • 第五十一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王小帥
  • 第五十一屆柏林電影節最佳新進男演員獎 崔林李濱

《藍色大門》 編輯

相關影響 編輯

「三城記」系列電影同時注重市場與藝術性,由兩岸三地的工作人員共同完成,打破地域界線,瞄準亞洲與全球市場。

  • 《十七歲的單車》與《愛你愛我》在柏林電影節共五人得獎,使吉光公司成為歷年來在柏林電影節得獎最多的電影公司。特別是最佳導演獎與評審團大獎同時由華語電影獲得,也是前所未有的例子。這也是在當時華語電影的國際影響進入低迷時所獲得的最大喜訊。
之後,焦雄屏表示,未來的華語電影要走出死胡同,必須要結合兩岸三地傑出人才共同參與合作,才有可能在國際影展上大放異彩,甚至在票房上有突出的成績。
  • 由於在上一屆金馬獎獲多項提名的《十七歲的單車》最終沒有得到一個獎項,焦雄屏認為是評委之中的派系爭鬥讓《十》鎩羽而歸。於是吉光公司的《藍色大門》以「官商勾結,政治攪亂金馬獎;評委派系鬥爭,導致評審不公;間接把台灣電影帶上了絕路」等理由拒絕參賽第三十九屆金馬獎。這一舉動使金馬獎走到一個極為尷尬的境地,讓其苦心經營40年建立起來的良好聲譽和光輝形象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藍色大門》入圍第五十五屆康城電影節「導演雙周」競賽單元,成為電影節「最受年輕人歡迎的作品」。男主角陳柏霖在東京電影節上更被日本影評人譽為「亞洲最有潛質男優」。它也是當年台灣本土最受歡迎的電影,一舉打破台灣長期頹疲的華語電影市場,校園迴響不斷。此外該片在亞洲市場,特別是在日本、香港都表現不俗,一改台灣電影多年無法營銷亞洲的頹勢。
  • 《五月之戀》延續《藍色大門》走青春純情路線,結合3D數字動畫特效,譜寫橫跨兩岸的愛情故事,拍片及製作成本高達三千萬台幣,力圖打造成2004年度華語大片之一。但由於故事本身及情節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限制,在台灣並未取得預期的成績。
這部電影最初是20世紀末由幾位中國大陸和台灣電影工作者策劃的,其中包括中國大陸著名導演田壯壯和台灣著名電影人焦雄屏。當時他們希望聯合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電影人,透過影像表現兩岸三地華人生活世界的現狀,並儘量削減其政治性的語彙。電影完成後在中國大陸公開映演,並在中央電視台的電影頻道多次播出,其影響力在國民黨連戰主席首次訪問時得到更高關注,在新聞報道中出現作為兩岸交流的正面例證。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