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主題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Bangladesh (2005)
女性主義(或稱女權主義)是指一個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着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着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教育權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投票權代表權英語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騷擾性別歧視同性戀跨性別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父權

女性主義的觀念基礎是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

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主要、但並非完全地出自於西方的中產階級學術界。不過,女性主義運動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草根運動。每個文化下面的女性主義運動各有其獨特性,並且會針對該社會的女性來提出議題,比如蘇丹殘割女性生殖器(genital mutilation)或北美玻璃天花板效應。而如強姦亂倫母職則是普世性的議題。

更多關於女性主義...


特色條目

第一版《女權辯護》的封面
女權辯護:關於政治和道德問題的批評》(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with Strictures on Political and Moral Subjects1792年,下文簡稱《女權》),是18世紀英國女權主義者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的著作,是女權主義哲學最早的一批作品之一。在這本書中,沃斯通克拉夫特對18世紀的那些試圖否認女性教育的教育和政治理論家進行回擊。她認為女性的教育程度應當相稱於她們的社會地位。她主張國家必須要有女性,因為女性教育了她們的子女,且因為她們能夠成為丈夫們的「伴侶」,而不僅僅是妻子。沃斯通克拉夫特還主張:作為人類的女性應當享有與男性相同的基本權利,而不應被視作是社會的裝飾品或是婚姻交易中的財產。
更多關於「女權辯護」……


特色圖片

撒切爾夫人
撒切爾夫人
作者:User:Avala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撒切爾女男爵,(英語:Margaret Hilda Thatcher, Baroness Thatcher,1925年10月13日-2013年4月8日),英國政治家,至今唯一一位女性英國首相(1979年-1990年,三度連任)。

更多關於撒切爾夫人……

當年今月

夏洛特·帕金斯·吉爾曼


特色人物

艾瑪·高德曼(英語:Emma Goldman,1869年6月27日-1940年5月14日),美國無政府主義者,以其政治激進主義、著作與演說著稱。她在二十世紀前半葉北美歐洲無政府政治哲學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你知道嗎

埃米·諾特

分類

維基專題

歡迎參與

你可以做

特色內容

特色條目

優良條目


主要話題

相關主題

其他主題

維基媒體計劃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