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煥生(1932年8月—2017年8月23日),男,江蘇南通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工程師、官員[1][2]中共十三大代表,中共天津市第六次、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天津市第十一屆、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天津市第九屆、第十屆委員會委員[1]

生平 編輯

1932年8月,生於江蘇省南通市[1]。是江蘇省南通中學1951屆高中畢業生[3]。195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9月考入北洋大學(1951年改名為天津大學)水利系。1955年8月畢業後,留校從事教學及管理工作。其間參加了河北省潘家口水庫貴州省梭篩水電站等大中型水利工程設計。1957年被劃為「右派分子[1][2]

1966年4月,陸煥生響應國家號召,支援「三線」建設,到甘肅天水燎原風動工具廠工作,先後參與橋涵、隧洞、防洪堤等工程的結構設計和施工,主持設計建造了大跨度雙曲拱橋、545米長隧洞、1400米長防洪堤等工程,以及工廠與職工宿舍之間近10公里的盤山路。在該廠工作期間,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技術能手[1][2]

1975年11月,陸煥生調回天津,歷任天津市水利中等專業技術學校教師、副校長,天津市水利局副局長、局長等職務。1979年2月,撤銷「右派分子」處分,恢復名譽。1981年,華北地區發生嚴重旱災,陸煥生率技術幹部深入一線預測地下水動態,並組織打井780眼,緩解了旱情。陸煥生還帶隊調查研究,總結推廣節水經驗,使天津市全市農業用水量同比減少約50%。他還參與了引灤入津工程建設,組織設計了相關的水利設施。他推進]計算機在天津市水利事業中的應用,使輸水、防汛、抗旱工作實現了計算機控制監測。他還用業餘時間編著了中國第一部《德漢水利水電工程詞典》,翻譯了《艱難地基條件下的基礎工程》、《跨流域調水》、《壩工手冊》等著作。他倡議創辦了工程師外語學習班[1][2]。他注意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辦法,1983年在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辦的《人民長江》雜誌刊文《加拿大跨流域調水對形態的影響》,並發表過其他介紹文章[2]

1988年5月,陸煥生當選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兼任中共天津市委政法委副書記,主要分管農業、政法等工作。任內推進農村體制改革,推動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健全村級合作組織,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他注重農業綜合開發,落實了中央的各項支農政策,推進村鎮規劃及副食品基地建設,任內天津市農業生產連續多年豐收,農民收入水平提高。他重視鄉鎮企業發展,推動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及產業結構調整,擴大企業規模。任中共天津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期間,他貫徹中央精神和中共天津市委要求,堅持「嚴打」方針,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專項工作[1]

1993年6月,陸煥生當選政協天津市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任內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圍繞振興環渤海及加快天津市各項事業發展,為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1]

1998年,陸煥生離開領導崗位。此後歷任天津市慈善協會會長、《慈善》雜誌社社長、中國慈善總會副會長、榮譽副會長,積極組織開展對困難學生、殘疾人家庭、絕症患者等困難群體的慈善助困活動,直到逝世前依然堅持慈善工作[1]

2017年8月23日,陸煥生在天津病逝,享年85歲[1]

家庭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陆焕生同志生平.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7-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2. ^ 2.0 2.1 2.2 2.3 2.4 85岁高龄去世的天津市原副市长,曾是引滦功臣. 鳳凰網. 2017-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3. ^ 3.0 3.1 著名校友陆焕生陆镜生兄弟回母校. 江蘇省南通中學. 2011-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