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古地名。

歷史記載 編輯

根據《戰國策》《史記·蘇秦列傳》載:蘇秦謂楚威王日:「楚,天下之強國也;王,天下之賢王也。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陘塞、郇陽。地方五千餘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這裡的郇陽究竟為何地,歷史學家說法不一。[1]

順陽說 編輯

南北朝時期宋人裴駰在他的《史記集解》中載:「徐廣雲,《春秋》日『遂伐楚,次於陘』。楚威王十一年,魏敗楚陘山;析縣鈞水,或者郇陽,今之順陽乎?」裴駰認為,「陘塞」就是楚威王十一年(前329年)敗楚的「陘山」,「郇陽」指的可能都是順陽。唐代的張守節在《史記正義》引《括地誌》云:「順陽故城在鄧州穰縣西三十里,楚之郇邑也。」張守節肯定了陘塞即陘山,郇陽即順陽的說法。

汝南、潁川說 編輯

唐朝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載:「陘山在楚北境,威王十一年,魏敗楚陘山是也。郇音苟,北有郇陽,其地當在汝南、潁川之界。……計郇陽當是新陽,聲相近,字變耳,汝南有新陽縣。應劭雲,『在新水之陽』。……徐廣雲,『郇陽當是慎陽』,蓋其疏也。」司馬貞認為郇陽應該在汝南和潁川交界一帶。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地名知識》198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