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帆(1916年—1998年),曾用名邢文卓,四川閬中人,中國空軍著名飛行員,唯一一名既在抗日戰爭中擊落過日軍戰機、且在朝鮮戰爭中擊落過美軍戰機的飛行員。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他作為受閱空中部隊總領隊,第一個架機飛越天安門。

生平 編輯

邢海帆出生於四川省閬中市涼水鄉。1939年考入中國空軍軍官學校成為第十二期學員,1941年在昆明畢業。後赴美國接受訓練,途中乘郵輪經過了剛被轟炸數日的珍珠港。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路克基地等地完成訓練後,因飛行技術優秀,被派往印度拉合爾(現屬於巴基斯坦)擔任飛行教官。1944年飛越著名的「駝峰航線」回國參戰,編入中美混合聯隊第三戰鬥機大隊,任大隊長,參加了1944年12月18日的「武漢大空襲」和1945年1月17日的「上海之戰」中的對日作戰。1945年8月15日,《中國的空軍》雜誌第86期登載了邢文卓發表的文章《空軍第三大隊搗毀武漢敵巢記》。

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1948年轉移到西柏坡。1949年開國大典時,曾擔任受閱空中部隊的總領隊,第一個駕機飛越天安門上空受閱。抗美援朝戰爭中,擔任志願軍空軍某團副團長,在朝鮮上空擊落、擊傷F-80型敵機兩架。後跟隨空二師調防上海,從事國土防空。後調任南京軍區空軍任飛行檢查主任。1958年調入新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學院(1986年起改成空軍指揮學院),從事空軍飛行訓練和院校教學與研究。文革中曾遭受不公正待遇[具體情況如何?]

1982年從空軍學院高級班主任的崗位上離休後,參與籌建「北京航空聯誼會」,並擔任第二任會長,從事民間外交活動和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的工作。在他的倡議和領導下,北京航聯會促成了修復由國民政府於30年代在南京紫金山麓修建的航空烈士公墓並就近修建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和紀念館,還促成了在昆明玉案山郊野公園修建駝峰航線紀念碑。邢海帆還曾先後訪問美國和蘇聯開展民間外交活動。他曾擔任第六屆北京市政協委員。

家庭 編輯

邢海帆的夫人李之,畢業於西南聯大英語系,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