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寢中國春秋時代指天子諸侯所居宮殿的正殿。春秋時代稱「路寢」,漢代叫「正殿」,[1]宋代則稱為「正廳」。 [2]路寢也稱「正寢」。[3]「路」,表示「大」;[4]「寢」,指「宮室」。[5]路寢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6]禮記·玉藻》這樣說:君王在日出接見大臣們後,便到路寢去聽政。[7]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文選·張衡<西京賦>》薛綜注曰:周曰路寢, 漢曰正殿。
  2. ^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十:古所謂路寢,猶今言正廳也。
  3. ^ 《公羊傳·莊三十二年》:公薨於路寢。路寢者何?正寢也。
  4. ^ 爾雅·釋詁》:路,大也。
  5. ^ 《爾雅·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無室,曰榭,四方而高,曰台。
  6. ^ 《詩·魯頌·閟宮》:松桷有舄,路寢孔碩。
  7. ^ 《禮記·玉藻》: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朝,退適路寢聽政。然後適小寢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