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寶騤(1909年4月1日—2001年9月29日),又名許介君,浙江杭州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翻譯家、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員。[1]

生平 編輯

1909年4月1日,生於浙江杭州。1932年,從燕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是張東蓀的學生。隨張東蓀去廣東投靠陳濟棠,任廣州學海書院秘書兼圖書館館長,私立中國大學總務長、教授,宋哲元的冀察政委會科長,抗戰前就與王克敏相熟。偽北京大學文學院教務科主任。擔任王克敏的機要秘書[2]。在王定南領導下參與淪陷區的文化教育的秘密工作。1938年冬第一次到大後方,在重慶面見國民政府教育部長陳立夫為北平的私立中國大學重新備案。1940年11月在王定南領導下,推動偽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周作人出任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督辦偽職[3]。1941年4、5月間第二次赴重慶。1941年8月在重慶是「中國民主革命同盟」創建的18名發起人之一。1942年夏天回北平,不數日亡命上海。1943年春又回北平。1943年11月又推動王謨出任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督辦偽職[3]

1945年抗戰勝利後,和張東蓀在北平創辦《正報》,擔任主筆。參與「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地下組織,並且在爭取北平和平解放期間開展了有效的活動。[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法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副教授,同時任民革中央委員、民革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民革北京市委常委、民革北京市委代理秘書長。1951年,出任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總團副秘書長。[1]1957年反右運動中,許寶騤被打成「右派」。[2]1957年到1966年,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負責審稿。「四人幫」被粉碎後,許寶騤任民革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理論政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團結報》總編輯、社長等職務。許寶騤曾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1]

許寶騤是第二、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第五、六屆常務委員、第九屆顧問、原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1]

2001年9月29日,許寶騤在北京病逝,享年92歲。[1]

著作 編輯

  • 〔英〕約翰·密爾論自由,程崇華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年
    • 〔英〕約翰·密爾,論自由,程崇華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
    • 〔英〕約翰·密爾,論自由,許寶騤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 〔英〕培根新工具,許寶騤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

家庭 編輯

許家共有兄弟姐妹7人。[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许宝骙同志9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搜狐,2001年10月29日. [2013年5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2. ^ 2.0 2.1 本報訊:「許寶騤是右派宿將反共老手」,《人民日報》1957年9月17日。轉載於《新華半月刊》1957年第21期
  3. ^ 3.0 3.1 許寶騤:「周作人出任華北教育督辦偽職的經過」,《團結報》1986年11月29日。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許寶駒,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2008-09-27[永久失效連結]
  5. ^ 許寶騄: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工作到最後一息,團學時空,2012-02-24[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