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面亦稱面罩,指中國古代殯殮時將綴有玉石片的絲質面幕覆蓋於死者面部,為葬玉(或稱斂玉)的一種,流行於西周至漢代的貴族墓中。覆面按形制可分為綴玉和整玉兩種,前者將玉料對應人的五官及面部其他特徵製成玉片,然後系綴於稱為冥目的紡織品上,組合成為人面的形象,後者則使用整塊雕琢的玉將臉部完整遮蓋。先秦時期多將覆面與裹首(亦稱掩)合用,以遮掩整個頭部[1][2]

山西博物院藏西周玉覆面,1992年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

圖集 編輯

濟南雙乳山漢墓(濟北王墓)出土西漢玉覆面,山東博物館藏。
徐州子房山3號墓(可能為某楚國貴族墓)出土西漢玉覆面,徐州博物館藏。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诡异神秘的玉覆面》. 黑王輝. 光明網. [201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2. ^ 《玉覆面》. 陳汾霞. 山西新聞網. [2013-11-03].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