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澤縣中國名。

置獲澤縣,範圍大致為今晉城市陽城沁水二縣地,治所在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西15公里的澤城,屬河東郡。

沿革

編輯
  • 西漢,析獲澤置端氏縣,屬河東郡。
  •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封鄧鯉於獲澤城,置獲澤侯國。
  • 三國,魏黃初年(220年),廢獲澤侯國復設獲澤縣,屬平陽郡。
  • 東晉,太元中年(386年),獲澤縣改隸建興郡。
  • 北魏,興安二年(453年),獲澤縣治由澤城遷往今陽城縣城。
  • 北齊,孝昌元年(525年),分濩澤為濩澤和西濩澤,屬建州所轄的安平、泰寧二郡。
  •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濩澤和西濩澤復並為獲澤縣,屬澤州。
  •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濩澤為澤州治所,八年,徙治端氏。
  • 唐朝,天寶元年(742年),改濩澤為陽城縣,屬澤州。
  • 唐朝,天佑二年(905年),復稱濩澤縣,屬澤州。
  • 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復易名陽城,屬澤州。

參考資料

編輯
  • 清朱樟,《澤州府志》卷二.歷代建置表
  • 明傅淑訓,《澤州志》卷二.沿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