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泉,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芙蓉街中段路西(原位於69號居民院內,後靠近街邊的院牆被拆除,改為泉池直接臨街),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亦列入2004年4月評選的新七十二名泉中,隸屬珍珠泉泉群[1]

芙蓉泉風景石

芙蓉泉因坐落於荷花掩映的湖畔而得名[2](亦有說法認為得名於泉池中曾多植荷花),泉池為長方形,長10米,寬5米,深3米,池岸以塊石砌成,中部架以石橋,東南西三面均為房屋外壁,北側立有青石欄杆,池岸牆壁及欄板上嵌有書法家魏啟後題寫的泉名、蘭濤題寫的《重修芙蓉泉記》、明代晏璧的芙蓉泉詩及周邊居民制定的《愛泉公約》[3]

該泉泉水沿地道水溝北流,並分為兩支,一支向北流入原濟南府學文廟的泮池,再折向東,又北流匯入百花洲,最後入大明湖;另一支向西流入原濟南貢院內的華筆池、鳳翥池,最後同樣入大明湖。金元以來,泉池附近曾建有姜家亭、瞻泰樓、芙蓉館等建築,清代乾隆年間詩人董芸曾寓居於泉畔,並在此寫成《歷下山水紀略》一書[4]

2009年在進行芙蓉街北段整治時,亦對芙蓉泉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仿古式修復改造,並對泉水進行了疏通清理[5]

老屋蒼苔半畝居,石樑浮動上游魚;
一池新綠芙蓉水,矮几花陰坐著書。
董芸《芙蓉泉寓舍》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济南十大泉群》. 濟南市園林管理局. [2009-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3). 
  2. ^ 《芙蓉街与芙蓉泉》. 陳衍濤. 人文自然網. [2009-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芙蓉泉》. 濟南市政府網. [2009-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3). 
  4. ^ 《芙蓉泉》. 濟南名泉數據庫. [2009-10-08]. [永久失效連結]
  5. ^ 《芙蓉泉修复工程全面完工》. 孫毅. 歷下區政務公眾信息網. [2009-10-08].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