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1896年5月12日—1962年2月14日),原名琴齋壽山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澎湖防衛司令部司令官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位,蔣中正的心腹之一,民國初期被時人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1]

胡宗南
中華民國 第15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51年9月9日—1953年7月23日
前任石覺
繼任鍾松(代理)
中華民國 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
任期
1949年12月7日—1950年3月27日
指定李宗仁
個人資料
性別
別名秦東昌(兼任浙江省主席時化名)
出生胡琴齋
1896年5月12日
 大清浙江省寧波府鎮海縣陳家埔朱家塘樓
(今寧波市北侖區
逝世1962年2月14日(1962歲—02—14)(65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臺北榮民總醫院
(今臺北市北投區
籍貫浙江孝豐
國籍 大清(1896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62年)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葉霞翟
1947年結婚—1962年結束
獲獎 南韓建國勳章之獨立章(1999年8月追贈)
軍事背景
效忠 中華民國
服役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時間1924年-1959年
軍銜 一級上將
學歷
經歷

胡宗南是東征、北伐、統一、剿匪、抗戰、戡亂、保台諸戰役,全程參與的唯一黃埔學生。抗戰期間,胡宗南曾經主持陸軍官校第七分校,地點在王曲。校中有兩幅重要對聯,一為「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另一為「鐵肩擔主義,血手著文章」。前者原出現於廣州黃埔,後者出自胡宗南的壯懷,皆為黃埔精神精義所在。

由於胡宗南驍勇善戰,深謀遠慮,善於統御軍心,加之又深得蔣中正的寵愛,便得以在短短的十年軍事生涯中,在西北迅速站穩了腳跟,成長為威震大西北的一代悍將。

連戰指出,他的父親連震東與胡宗南曾在西安相處多年。在戰時幹部訓練團擔任教官的連震東,與胡宗南更在1959年成立的國防研究院中同為第一期研究員,兩家人過去交往甚密。[2]

中國當代名人傳的胡宗南肖像

經歷 編輯

早年 編輯

祖籍浙江寧波鎮海,3歲時隨家遷孝豐(今屬湖州安吉縣)。青年時代曾追隨斧頭幫王亞樵。1920年入讀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暑期學校,結識張其昀繆鳳林。1924年6月進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曾因身高未達1.6米未被錄取,經軍校黨代表廖仲愷特許被錄取,1925年畢業,被分配在軍校教導第1團第3營第8連任少尉見習;其後胡曾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長

余憶自黃埔創校,宗南弟由上海來就學,立志獻身革命。第一次東征,棉湖之役,余率教導第一團與敵苦戰,宗南弟以機槍連排長,掩護本團作戰成功,自是即嶄露頭角,深為領袖所器重。北伐軍興,余率東路軍平定閩浙兩省,宗南弟奉命由贛入浙,側攻滬杭之敵,所至迭建戰功。中原事起,宗南弟率第一師轉戰津浦,隴海兩線,菜油場一役,尤著聲威。其後,共軍竄擾西北,宗南弟率部進駐陝甘……
— 何應欽, 〈胡宗南上將年譜序〉[3]

中年 編輯

1932年,胡宗南參與組織力行社復興社,居「十三太保」之首,以黃埔系「太子」自詡。1935年7月,胡宗南率軍堅守松潘縣城,紅軍久攻不下,被迫繞道過草地,在草地因惡劣行軍條件損失慘重。1937年4月12日,第一軍胡宗南部由陝西調往徐州,負責徐州、蚌埠一帶治安[4]:5402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的1937年冬,胡宗南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軍團長;其後擔任國軍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等職,號稱「西北王」。胡宗南以四十萬軍隊駐陝西西安,胡宗南在西安有三個住處,興隆嶺、小雁塔的戰區長官部、以及幽會紅粉知己的東倉門公館,號稱<狡兔三窟>。

1945年整軍前後的胡宗南系部隊
(括號內為師番號)
整編前 整編後 備註
第一軍(第1,第78,第167) 第一軍(第1,第78,第167)
第三軍(第7,第12,新3) 第三軍(第7,第32) 新3師撤編,第12師調歸第十七軍新七軍暫25師改稱第32師調入
第十六軍(第109,預1,預3) 第十六軍(第109,第22,第94) 預1師、預3師分別改稱第22師,第94師。
第二十七軍(第45,第46,預8) 第47、暫4 1944年底原轄第45師、第46師調歸第五十七軍;原轄預備第8師改隸暫編第五軍。裁撤的暫編第四軍所屬第47師、暫編第4師改隸第二十七軍。
第三十六軍(暫15,暫52,暫59) 第三十六軍(第28,第123,第165) 暫15師改稱第31師撥歸第二十七軍;暫52師改稱第48師撥歸第十七軍;暫59師改稱第123師;第九十軍第28師、第八十軍第165師撥入。
第四十二軍(第191,預7) 第四十二軍(暫58,預7) 第191師與第九十一軍暫58師對調。
第五十七軍(第8,第45,第46) 1945年4月第五十七軍撤銷。第8師由臨潼空運雲南霑益,撥歸第五十四軍。第45師撥歸第五軍。第46師撤編,改為新兵教導師。
第六十七軍(新26,騎7) 第六十七軍(新2旅,騎7) 新26師裁減
第七十六軍(第24,暫57) 第七十六軍(第24,第135) 暫57師改稱第135師
第八十軍(第165,新27,新37) 該軍及新27師、新37師裁撤,第165師撥歸第三十六軍
第九十軍(第28,第53,第61) 第九十軍(第53,第61) 第28師撥歸第三十六軍
第九十一軍(暫58,騎10,新4) 第九十一軍(第191,新4) 騎10師撤銷。暫58師與第四十二軍第191師對調。
新二軍(新45,新46) 新二軍(新45,新46)
新七軍(暫24,暫25,暫26) 新七軍及暫24師、暫26師撤銷;暫25師改稱新32師撥歸第三軍
暫四軍(第47,暫4) 該軍與暫4師裁減,第47師改隸第二十七軍。
暫五軍(預8,新41) 全部撤編
騎三軍(騎9,新騎7) 騎9 騎三軍及新騎7師撤銷

1947年1月15日,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赴鄭州參謀總長陳誠鄭州綏靖公署主任顧祝同檢討戰局,研究作戰方案[4]:8266

蔣介石南京召見胡宗南,預謀奇襲延安,因胡宗南侍從副官、機要秘書熊向暉中國共產黨間諜(與胡宗南部屬申健陳忠經周恩來共稱中共情報「後三傑」),胡宗南的軍事行動遂被共產黨掌握。胡宗南從來沒有懷疑過在自己身邊的熊向暉是匪諜[5]

1947年2月9日,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在三原召開作戰會議,布置進攻關中地區[4]:8283。2月28日,蔣飛抵西安,部署對延安軍事進攻[4]:8297。中共得到秘密情報,部署延安緊急疏散[4]:8297。3月1日,蔣召見胡宗南,研討進攻延安計劃[4]:8299。3月12日,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到宜川洛川召開軍事會議,部署三路進攻延安[4]:8310。蔣命胡宗南以25萬兵力進攻延安。3月19日,西北野戰軍放棄延安[4]:8316。胡宗南的第一軍收復延安,因戰功升為陸軍上將並授予二等寶鼎勳章。胡宗南佔領延安一年中,始終找不到中國共產黨主力,由於機要秘書熊向暉共諜暗中通報,國軍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次戰役 - 蟠龍鎮軍部糧彈後勤被共產黨部隊擊敗,再敗於沙家店戰役宜川戰役中,劉戡嚴明皆陣亡,旅長李紀雲、李昆崗被俘,4月21日整編第十七師撤出延安。1948年6月,蔣介石視察鄭州、西安,並在西安召集軍事會議,面授胡宗南主任應變機宜,留三日返回南京[6]:55。10月10日,胡宗南為挽救荔北敗局,從耀縣興平潼關等地急調整編第一師、第六十五師、第九十師、第七十六師等部,共3個旅90,000餘人,進行反擊[4]:8694。是日,先頭部隊進至大荔北柳池營、中山地區,被解放軍擊退[4]:8694

1949年4月10日,胡宗南到溪口[7]:181。5月,胡宗南部隊於扶郿戰役中遭受沉重打擊後,損兵折將超過10萬餘人。5月20日,西安撤守[7]:206。部隊陸續撤退至秦嶺巴山地區。12月7日,派胡宗南為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參謀長[8]。胡手下剩三個兵團,不久第七兵團裴昌會德陽降共;第十八兵團李振成都降共;第五兵團李文雅安被圍剿,只有少數人逃往了西昌。12月16日,胡宗南由成都飛到海南島榆林港[7]:283。12月20日,胡宗南部隊決定放棄成都[7]:284。12月22日,蔣介石清晨4時即起床,親函胡宗南指示方針,及今後空軍與其進行途中詳盡聯絡方法[7]:285。因其喪師失地以致全軍覆沒,下令他與西昌共存亡。12月30日,胡宗南由海南島飛往西昌,準備收拾殘局[7]:287

晚年 編輯

國防部副參謀總長郭寄嶠向蔣介石表示:「送一名大將給敵人做俘虜,既違背了戰爭利益,也違反了指揮道德。」蔣介石派機接胡回臺北。1950年3月26日,胡宗南於西昌機場搭專機飛往臺北,並調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同年5月11日,監察院山陝甘監察使主任李夢彪等46名監察委員聯名對胡宗南提出彈劾,以其「受任最重、統軍最多、蒞事最久、措置乖方、貽誤軍機最巨之胡宗南,一無處分,殊深詫異。」六個月後,國防部軍法處宣布「監察委員李夢彪等彈胡宗南各項,均與事實相反,俱不能成立」,「自無若何刑責,足資論究。……應予不付軍法會審。」終因蔣介石庇護而失敗。

1951年5月30日,胡宗南給行政院院長陳誠上書:「請以現在臺灣、香港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省的義民三萬人為基礎,成立三個野戰挺進縱隊,施以必要之軍事戰鬥技術,及實施游擊所需之技能……深入浙、閩、贛、蘇各省邊境,建立基地。」[9]:1958月,身在臺北的胡宗南,化名秦東昌[10][11]出任江蘇浙江反共救國軍總指揮兼浙江省政府主席,乘船前往大陳島赴任。仍復職指揮沿海遊擊隊與解放軍作戰。1952年,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不過轄區只有浙江沿海少數離島(主要為大陳列島一江山披山頭門山漁山南麂)。

1955年,胡宗南再赴澎湖澎湖防衛司令官。1959年,胡宗南退役,復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62年2月14日病逝,年65歲。1962年6月,蔣介石親臨胡宗南將軍靈堂致祭[12],最後將之葬於陽明書屋境內中興路旁。

郝柏村提到:「抗戰期間,胡將軍駐節西北重鎮西安彭孟緝將軍時任西安砲兵旅長,要見他得依例先登記候約。但到臺灣後,彭將軍任參謀總長,胡將軍任陸軍澎湖防衛司令部司令官,彭總長到澎湖視察時,胡將軍都親迎機場,對這位老部下兼新長官,執行部下之禮甚恭,彭總長連聲說不敢當。兩位對軍中倫理階級服從,都立下完美的榜樣。」[3]

曾在大陳島擔任胡宗南機要祕書的陳和貴,憶及當年總是不解胡宗南為何不搭吉普車而寧願步行爬過山頭洽公,事後胡宗南表示:「這裡的汽油比臺北貴了1倍。」王曲第7分校19期學員孟興華表示:「校長(胡宗南)自請赴大陳島游擊戰,又自行請命駐守澎湖,完全實踐了黃埔人忍辱負重的精神。」[2]

胡宗南晚年曾感慨地說:「我有兩個剋星,如果周恩來是我的政治剋星,那麼彭德懷則可以說是我胡宗南的軍事剋星。」[13]

旌忠狀 編輯

旌忠狀

茲有 陸軍一級上將胡宗南 於民國 五十一 年 二 月 十四 日 在 台灣臺北積勞病故

忠貞為國 殊堪旌揚 特頒此狀 永垂示範

此狀

總統 蔣中正

行政院長 陳誠

中華民國 五十一 年 二 月 十五 日

典璽官 唐振楚

評價 編輯

郝柏村在《胡宗南上將年譜》序〈黃埔精神的典範--胡宗南上將〉,寫到:「胡宗南是黃埔一期最年長的學生,入學時已28歲(當時學生平均年齡應為20歲),曾有社會經驗,毅然攜筆從戎,故在先天上,他是黃埔一期最成熟的學生。歷經四大戰役,他的升遷在黃埔子弟中首屈一指,畢業後兩年(民國16年),就當了師長,從帶40人的排長,升到帶一萬人的師長。爾後從第一師、第一軍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先後統兵達百萬,而在蔣公心目中,直以接班人之勢期許之,乃因他是黃埔精神的標竿。」[3]

胡宗南於中華民國陸軍史上,創下黃埔軍校畢業生的五個第一:擔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乃至升任將軍均拔得頭籌,他也是唯一一位遷台前即獲第三顆將星的黃埔生。與戴笠不僅同被外界名列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且傳為1932年3月成立於南京的「藍衣社」骨幹。[14]

中國共產黨《福建黨史月刊》寫到: 「胡宗南是蔣介石手下最著名的上將軍之一,黃埔一期畢業生。周恩來曾評價說:

「胡宗南是蔣介石手下最有才幹的指揮官。」

胡宗南曾經無數次地思考過:為什麼自己在佔盡天時地利的條件下,還是輸給了農民出身的彭德懷。他至死也沒弄明白。對此,彭德懷一句話點破了天機:人和。歷史就是如此,「得民心者得天下」。國民黨失去了民心,無論你曾經多麼強大,多麼顯赫,都會被歷史無情地拋棄。」[13]

《文史天地》2012年第5期載:「胡宗南是蔣介石的嫡繫心腹和最重要的軍事將領,在黃埔系軍事集團中,憑着蔣介石對他的賞識,第一個晉升為軍長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成為手握幾十萬重兵、名震一時的『西北王』,在國民黨統治集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最了解胡宗南的中共領導人之一的周恩來,認為爭取了胡宗南,就可影響一大批國民黨將領,可以影響蔣介石與南京國民政府。因此,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曾三次開展對胡宗南的統戰工作。」[15]

西北解放之後,蔣介石對胡宗南的評價為:「志大才疏」。

傳聞 編輯

抗日戰爭 編輯

胡宗南次子胡為善解釋:「因為父親和中共交手的時間比較長,所以他在內戰時期的經歷被傳播得比較多,相反,他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的戰役卻很少被提及,很多人都以為他對抗日根本沒做什麼事情,這完全是一個誤解。……在敵我實力懸殊的情況下,父親帶領部隊在淞滬戰場堅守了6周,而他們的犧牲也極為慘烈:4萬人的部隊最後只剩下1,200人。當時著名報人張季鸞說:『第1軍為國之精銳,如此犧牲,聞之泫然。』」[16]

胡為善強調:「西峽口戰役(豫西鄂北會戰)」是八年抗戰的最後一役,從1945年3月29日一直打到8月4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在1945年9月22日上午9點,父親以『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的身份赴鄭州,接受日軍第12軍團司令官鷹森孝的投降。投降儀式結束後,鷹森孝問我父親,近期河南西峽口戰役,貴方一位孔副營長,利用反斜面作戰,殲滅了我們很多部隊,我很想跟這位營長見面。父親經查證,知道這名副營長的名字叫孔令晟。這時孔令晟剛好在外地受訓,父親因而對孔令晟印象深刻。他曾有意調孔令晟到長官部,希望孔令晟能接替熊匯荃(即熊向暉)的職位,但孔令晟表示,不願意做參謀,只願意帶兵打仗,父親只好打消此意。孔令晟後來曾出任蔣介石之侍衛長海軍陸戰隊司令等職。他現在仍在世,已有90多歲。」[16]

第二次國共內戰 編輯

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中共在國民黨軍政要員邊安插不少間諜熊向暉陳忠經申健等……3人是胡宗南為國府培養的人才,而後被吸收、成為中共情報後三傑。其中熊、申兩人早已過世,近來才有陳忠經消息傳出,他早以99歲高齡(2014年7月13日)病逝,陳忠經兄弟─陳琳29日於《光明日報》憶述,其兄長身為紅色情報人員的生平,披露若干未曝光內幕,也為國民黨潰敗下了歷史註腳。文革期間,陳忠經的身分讓他飽受打擊,他被視為「敵特」,被打得遍體鱗傷,若非周恩來的保護,他早以「潛伏胡特」之名被殺。文革結束,胡耀邦為他平反,請他出任中共中央調查部顧問、副部長,同時他還一直擔任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的客座教授,2009年起因病長期住院直到過世。[17]

陳琳說,1938年至1940年,熊、陳、申等3人逐步深入胡宗南身邊,秘密受命八路軍駐渝辦事處負責人董必武。陳忠經有一特殊背景,非熊、申二人所擁有。1949年之前,陳父陳延暉長期擔任國軍高級將領徐永昌幕僚。陳忠經就充分利用這層人脈,抬高身價、鞏固在胡宗南身邊的地位,同時探聽國民黨高層的最新動態。某次,陳忠經被戴笠的手下攔住,他靈機一動,上前狠狠打了攔路軍官耳光,大罵「你想造反嗎?」並順手掏出一張公文表示,「我是省黨部執行委員,奉胡長官命令到各地視察黨務。你要造胡長官的反嗎?你是不是共產黨?」對方看情況不對,連忙讓路。[17]

期間,陳忠經曾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陝西省支團書記、申健出任三民主義青年團西京分團書記、熊向暉則成為胡宗南的機要秘書和侍從副官。抗戰勝利後,胡宗南為培養接班人選,派三人赴美深造;周恩來接獲彙報時提到:『胡宗南保薦他們去美國留學,中央同意,我們對美國瞭解不多,同美國打交道缺少經驗。現在我們沒有條件派自己的同志去美國留學,胡宗南代我們培養,得益的是我們。』三人赴美後,國府1947年9月在北京破獲中共地下組織與電台,逮捕不少中共黨員,還包括在西安與熊、陳、申3人秘密接洽的聯絡人。[17]

與中國共產黨 編輯

張戎在《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暗指胡宗南「可能」是「紅色代理人」,「蔣介石逃往臺灣時,派飛機來接胡宗南。胡想留在大陸,卻被部下一擁而前,急擁上了飛機。……蔣還派胡主持『反攻大陸』的工程,包括派人潛入大陸,都一一慘敗。」巧合的是,中國大陸的《炎黃春秋》雜誌在2007年6月號上登載了朱漢生名為《胡宗南的未遂起義》的文章,表示胡宗南確有接近中國共產黨。

這導致胡宗南的後人及舊部屬孔令晟等群起抗議。此書原本計劃由台灣遠流出版事業公司刊行;2006年3月28日,胡宗南之子胡為真(時任中華民國駐新加坡代表)透過遠流出版事業公司董事長王榮文表達對本書不滿:「為了維護父親名節,什麼事都可以做;出版前是朋友,出版後是敵人。」

張戎在書中提及當年國軍將領胡宗南將軍,是共產黨臥底的間諜,針對台北有人提出反論,張戎表示,她也聽說了,因為胡宗南的兒子胡為真曾經跟她連絡過,但這是她根據當年胡宗南打了一系列戰役的資料分析,所得到的結論。張戎指出,有人說胡宗南身邊的熊向暉才是共產黨臥底,所以胡宗南是冤枉的,其實熊就是共產黨,但他在1947年時就離開胡宗南到美國去了,之後又發生許多事情,包括毛澤東遇險又脫險的事,都在她書中有著墨,那時熊已經不在胡宗南身邊了,可是後來胡宗南攻打延安的一系列戰役,都讓人對胡宗南起疑。張戎說:「熊向暉是共產黨的地下黨員,但不能斷定胡宗南不是。」[18]

在其身後50餘年,長子胡為真親自規畫、修訂,由台灣商務印書館推出傳記《一代名將胡宗南》、《胡宗南上將年譜》等4部作品,除了在黃埔建軍90周年之際,以此系列書紀念黃埔軍魂,也為涉及胡宗南的不實傳言正視聽。胡為真指出,當年老蔣總統曾打算以西昌作為反共的最後根據地,胡宗南當時雖認為軍隊入將難保,但仍秉持「服從領袖」精神入,損兵折將超過10萬餘人。曾打算死守西昌的胡宗南,根據當時情勢在與蔣經國深談後,促成台灣作為反共根據地的結局,而老蔣也一紙令下要胡宗南棄守西昌來台。[2]

個人與家庭 編輯

胡宗南的妻子葉霞翟。胡宗南曾多次於蔣介石面前,為戴笠說項,戴笠也投桃報李,介紹其女門生葉霞翟與胡宗南相識,兩人於1937年訂婚。不料抗戰爆發,胡宗南誓言抗戰勝利才成家。由於胡、葉兩人並未對外公佈婚訊,之間還曾發生蔣夫人宋美齡有意撮合,胡宗南與「孔二小姐」孔令偉的一段插曲。胡、葉兩人直到1947年結婚,此時新郎已51歲、新娘也34歲,夫婦倆的長子即為國安會前秘書長胡為真。[14]

  • 長子胡為真:現任總統府資政,曾任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中華民國外交部禮賓司長、國家安全局副局長、駐新加坡代表等職。[2]
  • 次子胡為善: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財管博士畢業,為現任桃園市私立中原大學副校長,曾於2010年底赴祖籍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尋根之旅
  • 長女胡為美:作家,美國北加州華人作家協會的會長,其丈夫是在IBM供職的工程師。
  • 次女胡為明[19]

胡為真表示,自己前幾年才發現父親擔任澎湖防衛司令時,薪水總是分為3等分,一部分是私款拿來公用,一分寄回家要養的部下。透過多年來梳理父親的資料,以及昔日故舊的分享,胡為真表示:「希望讓世人對我父親的不了解,得到澄清。」[2]

胡為美認為:「古人說蓋棺論定,幼小的我們不懂這些,只記得當時的場面,記得母親椎心的哭泣聲。父親一生不為自己打算,走後家無恆產,母親面對現實,積極果斷地決定外出工作,以撫育我們四個孩子。不為國家增加負擔。母親是美國威斯康辛麥迪森校區的政治學博士,最終選擇辦學,繼承父親教育救國的遺志。應邀協助曾經擔任過教育部長、與父親生前教育理念一致的好友張其昀博士,創辦私立文化學院研究所,(現文化大學前身,初創時一度命名私立遠東大學),並且兼任家政研究所主任,校址選在陽明山山仔后,從此開始了她獻身教育事業、早出晚歸的職業婦女生活。而曉峯先生為了紀念父親當年所說:『中國復國的人才需要具有哲學科學兵學品德的修養。』將文大訓練新生的大講堂,定名為宗南堂,並一度陳列了父親生前所有的勳章、遺墨、配戴過的武器紀念品等,以激勵學子,告慰父親在天之靈。」[12]

參考文獻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張華、王曉東. 天子門生──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團結出版社. [2015-01-23]. ISBN 97878021443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6) (中文(香港)). 復興社,是以黃埔精英軍人為核心的秘密政工團體,是蔣中正維護獨裁領導的核心人員。民國年間,復興社因行動詭秘而令人聞風喪膽,其下的一批核心人物:戴笠、胡宗南、賀衷寒、酆悌、康澤、鄭介民、鄧文儀、蕭贊育、曾擴情、杜心如、滕傑、潘佑強、桂永清等,被時人稱之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由於年代久遠,「十三太保」對今人來說可能已經有些陌生,但在民國時期,這些冠以「太保」稱呼的人卻都有著顯赫的地位,都是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曾統領數十萬大軍的「西北王」胡宗南,曾掌握著龐大軍統帝國的戴笠,曾享有「黃埔三傑」美譽的賀衷寒,是如何由草根變為一代梟雄?是怎樣在黨、政、軍界縱橫捭闔?最終又有著怎樣的人生結局呢?本書將為你揭開謎底,找到答案! 
  2. ^ 2.0 2.1 2.2 2.3 2.4 《蘋果》資料室. 胡為真 抗日名將胡宗南之子. 蘋果日報. 2010-02-12 [2015-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郝柏村. 黃埔精神的典範──胡宗南上將. 台灣商務印書館. 2014-08-01 [2015-01-23]. ISBN 978957052947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3) (中文(臺灣)). 本書為民國初年最著名將領人物─胡宗南將軍(1896-1962)之年譜。胡將軍一生南征北討,歷經東征、北伐、抗戰、剿共、保台諸戰役。全書共分為五卷,是據胡宗南將軍手記及戰時各種函電、信札,並參考各相關人物:《蔣中正日記》、《王曲文獻》、羅列將軍、戴笠將軍……之史載與事紀,記載西元1925年至1949年整個大中國此一時期完整的戰役史實。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5. ^ 沈醉:《軍統內幕》:「1947年秋冬間,我曾去西安見過胡,保密局行動處處長葉翔之正在西安搜捕中共地下黨組織……發現胡宗南的秘書和他的西北通訊社的負責人當中有中共黨員,已經活動了多年……胡對此的確大吃一驚。這個死要面子的人,聽説自己的親信中居然有了共産黨間諜,臉都氣得發青。他立刻決定將所有涉及他部下的幾個人都由他自行處理,要葉翔之不必過問,連向蔣中正報告時也應當把這幾個人另外列出來,千萬不能讓蔣介石知道。」
  6. ^ 陳布雷等編著 (編). 《蔣介石先生年表》. 臺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7. ^ 7.0 7.1 7.2 7.3 7.4 7.5 蔣經國.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臺北: 正中書局. 1988. 
  8. ^ 總統府第五局 (編). 《總統府公報》第貳肆伍號. 1949-12-31. 
  9. ^ 陳敦德. 《毛澤東與蔣介石》 第3版.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33-2197-9. 
  10. ^ 從閩海到浙海——永豐艦早期的作戰歷程(下) 傳記文學 2018年 第一一三卷 第一期
  11. ^ 王雲五主編 於憑遠 羅冷梅等編. 民國胡上將宗南年譜[M]. 1980 第278頁
  12. ^ 12.0 12.1 胡為美. 父親胡宗南上將去世前後的追憶.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4 [2015-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中文(臺灣)). 寄自加州舊金山,原載8/30-8/31北美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本文將做為胡宗南四書第三集–胡宗南上將紀念文集之補遺刊出,第一、二集於2014年八月由臺北商務印書館出版,第三、四集於年底出版。 
  13. ^ 13.0 13.1 楊飛. 彭德懷與“西北王”胡宗南的生死較量. 《福建黨史月刊》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5-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中文(中國大陸)). 
  14. ^ 14.0 14.1 賴廷恆. 「西北王」胡宗南 創黃埔5個第一. 中時電子報. 2014-04-14 [2015-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中文(臺灣)). 
  15. ^ 鄭瑞峰、彭學濤. 周恩来三次争取胡宗南(一). 文史天地. 2012年 [2015-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月21日) (中文(中國大陸)). 周恩來一生中曾多次評點胡宗南,直到1965年7月16日,周恩來在談到胡宗南時還說:「我和他打過交道,他一生反共或者主要方面是反共的。但聽說他進黃埔前當小學教員,蠻有點正義感;進黃埔後,他和蔣介石搭上了老鄉,跟着蔣介石跑,這當然不好;但在上海、在黃河流域,他也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兵敗大西南,也對抗過蔣介石。要寫好他們,還是魯迅總結《紅樓夢》的經驗,敢於如實描寫,不要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周恩來的上述講話,無疑是對胡宗南最正確、最深刻、最完整的歷史評價,可以說是蓋棺論定。 
  16. ^ 16.0 16.1 吳皓. 胡宗南之子:父亲抗战经历少被人提及. 人民網. 2010-10-11 [2015-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 (中文(中國大陸)). 從台北開車一小時左右,到達位於桃園中壢的中原大學。胡為善的身份是台灣中原大學副校長。一見面,他便很坦率地說:「我知道父親的形象在大陸比較負面,我願意講一講我眼中的父親。」胡為善說。 
  17. ^ 17.0 17.1 17.2 亓樂義. 胡宗南身邊的紅色間諜 陳忠經傳奇揭密. 風傳媒. 2014-08-29 [2015-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8) (中文(臺灣)). 抗戰爆發前,陳忠經就讀北京大學經濟系,連任兩屆學生會主席,21歲參加中共的外圍組織「社聯」,可見其活躍程度。抗日打響,胡宗南所率第一軍從淞滬會戰撤離,急需招收一批大學生協助部隊從事戰地服務,陳忠經隨友人參加胡宗南部隊所組成的「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熊向暉(又名熊匯荃)是清華大學學生、申健(又名申振民)是西安臨時大學(原北平師範大學)學生,也相繼參加戰地服務團。胡宗南在武漢接見團員,帶往陝西,當時正值國共合作抗日。 
  18. ^ 陳世昌. 毛澤東傳風波 張戎:資料顯示 胡宗南將軍疑匪諜. 聯合新聞網. 2005-12-06 [2015-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3) (中文(臺灣)). 
  19. ^ 胡宗南身后事:愿葬大陈岛 却伴蒋宅旁. 大公網. 2013-11-13 [2015-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1953年,胡宗南離開了國共對峙的最前線,回到台北。接下來兩年,令他欣喜的是長女胡為美、次女胡為明的誕生。 

書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