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檢查(英語:Stool test)也稱為大便檢查,是一種醫學診斷技術,涉及收集和分析糞便。對糞便樣本進行的測試包括微生物分析(培養)、顯微鏡檢查和化學測試。

糞便檢查
運輸裝滿人類糞便的小瓶進行糞便檢測。黃色和藍色頂蓋是用於寄生蟲檢測,而紅色頂蓋是用於糞便培養,白色頂蓋則是由患者提供的樣品。
同義詞大便檢查
作用診斷是否存在醫療狀況

收集 編輯

收集糞便樣本後應儘快將其送至實驗室,且在實驗室收到之前不應冷藏。[1]

視覺檢查 編輯

辦公室或床邊的患者或醫護人員能夠進行一些重要的觀察。

癌症篩查 編輯

糞便潛血試驗糞便免疫化學測試是最常見的糞便試驗,用於診斷許多由消化道出血引起的疾病,包括結直腸癌胃癌[2]癌症,以及較小程度上的癌前病變,會將異常細胞排入糞便中。[3]因排便而潰爛或摩擦的癌症和癌前病變(息肉)也可能將血液帶入糞便中,這可通過血紅蛋白測定來識別。[3]

美國癌症協會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建議每年通過糞便免疫化學測試進行結直腸癌篩查,或從45歲開始每三年進行一次多目標糞便DNA測試。[4]其他選擇包括每五年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虛擬結腸鏡檢查(CT結腸造影)或每十年一次結腸鏡檢查。大便潛血試驗假陽性率高,且飲食和藥物有限制,不再推薦。[4][5]國家質量保證委員會(NCQA)發布了2017年醫療保健有效性數據和信息集(HEDIS),而該指南仍然適用於50歲或以上的患者。[6]

2014年8月,FDA批准了一項多目標糞便DNA檢測,作為對50歲或以上無症狀、平均風險的成年人的篩查檢測。[7]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與結腸鏡檢查或糞便潛血檢測相比,這種檢測的成本效益較低。[8]與不進行篩查相比,為期三年的多目標糞便DNA檢測預估每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的成本為11,313美元[9]

微生物學測試 編輯

蛔蟲病鈎蟲病類圓線蟲病鞭蟲病等寄生蟲病可以通過在顯微鏡下檢查糞便中是否存在蠕蟲幼蟲蟲卵來診斷。一些細菌性疾病可以通過糞便培養來檢測。微生物學測試還可以識別來自艱難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等細菌的毒素。糞便中也可發現輪狀病毒病毒[10]

化學測試 編輯

糞便pH值測試可用於確定乳糖不耐症或感染的存在。[11]可以使用糞便脂肪測試來診斷脂肪瀉,該測試是用來檢查脂肪吸收是否不良。[12]

糞便彈性蛋白酶水平正成為胰腺炎診斷的主要依據。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Approach to stool microscopy. medilib. 2021-06-02 [2022-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6) (波斯語). 
  2. ^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FOBT). [2023-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2). 
  3. ^ 3.0 3.1 Osborn, NK; Ahlquist, DA. Stool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molecular approaches. Gastroenterology. 2005, 128 (1): 192–206. PMID 15633136. doi:10.1053/j.gastro.2004.10.041. 
  4. ^ 4.0 4.1 Tepus, M; Yau, TO. Non-Invasive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n Overview.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20 May 2020: 1–12 [2023-02-06]. PMC 7445682 . PMID 32903904. doi:10.1159/000507701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7). 
  5.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recommendations for colorectal cancer early detection. www.cancer.org. [14 Jul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3). 
  6. ^ National Committee for Quality Assurance. Healthcare Effectiveness Data and Information Set 2017 Volume 2: Technical Update (PDF). [2023-02-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8-20). 
  7. ^ FDA approves first non-invasive DNA screening test for colorectal cancer [press releas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ugust 11, 2014 [30 June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0). 
  8. ^ Barzi, A; Lenz, HJ; Quinn, DI; Sadeghi, S.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screening strategies for colorectal cancer.. Cancer. 1 May 2017, 123 (9): 1516–1527. PMID 28117881. doi:10.1002/cncr.30518 . 
  9. ^ Berger, BM; Shroy, PC; Dinh, TA.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a Multitarget Stool DNA Test: Modeling the Effect of the Intertest Interval on Clinical Effectiveness.. Clinical Colorectal Cancer. 2015,. Epub ahead of print (3): e65–e74. PMID 26792032. doi:10.1016/j.clcc.2015.12.003 . 
  10. ^ Stool culture. [2023-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4). 
  11. ^ Stool Acidity Test - MedicineNet.com. [2023-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6). 
  12. ^ MedlinePlus Medical Encyclopedia: Fecal fat. [2023-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