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英國代辦處事件

1967年事件

火燒英國代辦處事件是1967年8月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一宗涉外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涉外事件之一。[1][2]

背景 編輯

1967年5月,香港發生了六七暴動[3]為了聲援香港鬥爭,北京市委及社會各界發動了多次反英集會、遊行。[4][5]此外,同年已發生多起衝擊外交人員的事件,如焚毀蒙古駐華大使專車事件1967年莫斯科紅場事件

8月,中央文革小組成員王力關鋒秉承林彪江青的旨意,煽動造反派奪取了中國外交部的權力。[5]

因為《香港夜報》、《田豐日報》和《新午報》三家獨立營運的左派報紙自6月起連續刊登多篇煽動性文字、鼓吹炸彈襲擊及發布假新聞意圖製造恐慌,8月10日港英政府律政司署根據《出版條例》在中央裁判司署向法庭申請禁令阻止這三家報社繼續出版,法庭未有即時發出停刊禁令,只是警告停止發表煽動文章,惟這三家報社無視法庭的警告,[6]持續刊登煽動文字,法院因此在8月17日頒令停刊。[3]:1578月20日下午,中國外交部向英國政府提出限時照會(最後通牒),要求港英當局48小時內取消對三家香港報紙的出版禁令,釋放十九名被關押的駐港記者,否則一切後果由英國政府負責,並在報紙上公布。[7]

經過 編輯

8月22日,紅衛兵組織「反帝修聯絡站」組織數萬人在英國駐北京代辦處門口召開「聲討英帝反華罪行大會」。[5][8]大會由晚9點開始,抗議者「開始是守紀律的」[5][9],整齊地坐下、發表演講、並用高音喇叭高呼反英口號。[9][10]

晚上10時45分左右,隨着48小時的最後通牒期限過去,大批造反派及群眾不顧警衛的阻攔沖入代辦處。[5][11]他們開始將家具從窗外扔出,同時用汽油罐和燃燒瓶放火點燃了代辦處大樓和停泊的汽車。[5][11]駐華代辦唐納德·霍普森爵士和駐華參贊柯利達一開始帶領職員和家屬前往保險庫避難,但由於大樓着火,只能從緊急出口逃出。[5][10]在院子裡,紅衛兵將他們圍住,用棍棒毆打他們,並撕扯他們身上的衣物。[5][10][12]他們「不僅遭唾埃踢,還被迫向毛主席像鞠躬」。[5]包括霍普森在內的多人受傷。[11]同時,霍普森的住宅也被劫掠。[10]

隨後,消防車到達現場試圖滅火[9][11],但一度被紅衛兵所阻攔。[9][10]凌晨,周恩來總理江青命令紅衛兵停止進攻。[5][10]最終,在解放軍的護送下,英方人員得以離開現場並前往瑞典、挪威、法國等其他使館。[5][10]

各方反應 編輯

8月23日《人民日報》報道:「首都紅衛兵和革命群眾一萬多人昨晚涌到英國駐華代辦處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在門前舉行了聲討英帝反華罪行大會,並激於義憤,對英國駐華代辦處採取了強烈的行動。」[8]

8月23日凌晨,周恩來總理緊急召見外事口造反派組織代表,強烈譴責了這次違法行為。[5][7]後來在1971年3月2日接見新任英國代辦譚森時就這次事件向英方作了正式道歉。[7]由於周恩來親自正式道歉,英國因此了解中國的底線是不會輕易提前收回香港[3]:164

8月23日,英國政府宣布限制50到60名中國駐英外交人員出境;英國國務大臣喬治·湯姆孫稱此舉「公然踐踏他國主權」。[11]之後幾天,中國駐英代辦處(今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中方館員和倫敦警察發生肢體衝突,有的還舉着毛主席語錄,幾名外交官受傷。[13][14]

霍普森等人雖獲解放軍送離現場,但被事實上軟禁於北京使館區多月,到1967年底局勢緩和後,方才獲釋。[15]

1971年,中國外交部出資為英國代辦處修復房屋工程竣工。[3]:163

相關 編輯

當晚在代辦處的23名英國外交官與職員中,有數人日後出任要職,如柯利達爵士(1978年任駐華大使)、艾博雅爵士(1994年任駐華大使)、約翰·韋斯頓英語John Weston (diplomat)爵士(1995年任常駐聯合國代表)、雷·惠特尼英語Ray Whitney (politician)爵士(1978年任國會議員)[12]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黃華. 文革时期的荒诞外交. 香港中文大學. 《共識網》. [2020-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3) (中文). 
  2. ^ 卜偉華. 文革中的外交極左問題 (PDF).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2006, (9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5). 
  3. ^ 3.0 3.1 3.2 3.3 Gary Ka-wai Cheung 張家偉. 六七暴動: 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12-05-01 [2017-02-10]. ISBN 978-988-8083-96-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6). 
  4. ^ 你們不愧是毛澤東思想教導出來的好兒女 全國總工會電全港中國工人誓作堅強後盾 堅決支持把正義鬥爭進行到底. 大公報 (第1頁). 1967-05-18 [2023-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5).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卜偉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六卷 「砸爛舊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動蕩與浩劫(1966-1968).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 =2008: 566–576. ISBN 9789881727466 (中文(繁體)). 
  6. ^ 細談煽動刊物罪今昔. 大學線月刊 (第39頁). 2022年3月 [2024-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3). 
  7. ^ 7.0 7.1 7.2 王民偉. 〈文革时期的闹剧:红卫兵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 《历史需要细节——一个后代眼中的老外交官往事》.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4-08-28]. ISBN 9787501232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8. ^ 8.0 8.1 英帝国主义无视我外交部照会,激起我国人民义愤 首都红卫兵对英代办处采取强烈行动 一万多示威群众严正指出,英帝必须承担向中国人民挑衅的严重后果. 人民日報. 1967-08-23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透過cn.govopendata.com. 
  9. ^ 9.0 9.1 9.2 9.3 William Hinton. Hundred Day Wa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t Tsinghua University. Monthly Review Press. 1972: 132–134.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Foreign, Commonwealth & Development Office. The Burning of the British Office in Beijing (報告). March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RED GUARDS SACK BRITISH CHANCERY AND ATTACK STAFF. The New York Times. 1967-08-23. (原始內容 存檔於2024-05-01) (英語). 
  12. ^ 12.0 12.1 Peking embassy siege veterans recall the Red Guards' summer of hate. The Independent. 2011-10-23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13. ^ 文革极左:武装. 網易. 2008-12-11 [2010-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3). 
  14. ^ Karl E. Meyer. Red Chinese Diplomats Attack Police, Touch Off Fierce Battle in London: Chinese Envoys and Police Battle in London. Washington Post. 1967-08-30 (英語). 
  15. ^ "Sir Percy Cradock", Telegraph, 28 January 2010.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