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泡增生(英語:Follicular hyperplasia)是一種淋巴增生,被歸類為淋巴結病,也就是淋巴結的疾病。它是由B細胞室的刺激和次級濾泡的異常細胞生長引起的。濾泡增生通常發生在皮層,不會破壞淋巴結囊[1]濾泡在病理上是多形性的,大小和形狀通常多具變化。 [2]

濾泡增生
同義詞Reactive follicular hyperplasia, Lymphoid nodular hyperplasia
類型淋巴組織增生
分類和外部資源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濾泡增生與濾泡性淋巴瘤的區別在於濾泡增生具有多克隆性,並且缺乏bcl-2蛋白表達,而濾泡性淋巴瘤是單克隆的,並表達bcl-2 。 [3]

體徵和症狀

編輯

淋巴結病如濾泡增生可表現出各種症狀,如發熱、寒戰、盜汗、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和顯著的局部症狀,這些症狀無年齡和性別特異性。 [4]

人類的淋巴結不能用肉眼看到,但按壓皮膚,有時可有腫脹感和壓迫感。淋巴結的腫脹範圍可以從豌豆大小到高爾夫球大小,這取決於特定的條件。一個人可能在身體的多個部位有反應性淋巴結,這可能導致腫脹、疼痛、發熱和壓痛。 [5]

原因

編輯

以下是反應性淋巴結病的潛在原因示例,這些疾病均以濾泡型為主:[1]

微生物感染淋巴結,引起疼痛和炎症(炎症症狀包括發紅和壓痛)。包括巴爾通體葡萄球菌肉芽腫腺病毒萊姆病在內的細菌、真菌和病毒感染都與濾泡增生有關。 [7]

其他與自身免疫相關的疾病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狼瘡皮肌炎乾燥綜合徵免疫球蛋白 G相關疾病是免疫介導的纖維炎性疾病,會影響身體的許多器官。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木村病也是淋巴結髮炎或腫大的結果。弓形蟲梅毒螺旋體寄生細菌也會引起淋巴結腫大。其他相關原因,例如被稱為卡斯爾曼氏病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或生發中心的進行性轉化導致淋巴結腫大。可能起作用的環境條件還有動物或昆蟲接觸、長期用藥和免疫接種狀況。患者的職業史,如金屬工作或煤礦開採,可能會使他們接觸[7]

濾泡增生常見於兒童和年輕人,在老年人中也很常見,不具有年齡特異性和性別特異性。 [1]由於新接觸環境病原體,即使沒有發生感染,兒童在年幼時也經常會出現反應性淋巴結。 [5]臨床上,濾泡增生性淋巴結病通常局限於身體的單個部位,但也可能出現在多個部位。濾泡增生是最常見的淋巴結病類型之一,可能與皮質旁增生和竇增生有關。 [1]

機制/病理生理學

編輯

濾泡增生的具體病理尚未完全了解。然而,眾所周知, B細胞室的刺激和次級濾泡的異常細胞生長是濾泡增生病理學的關鍵因素。濾泡增生通常發生在皮層,而不會破壞淋巴結囊[1]也有人把這種情況描述為可能源於原發性反應性淋巴增殖,這可能由不明抗原或某種慢性刺激引起,最終導致淋巴結腫大。 [8]

淋巴結腫大可能有多種原因。首先,淋巴結的功能是作為網狀內皮系統的過濾器。它們通過暴露BT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包含多層,並在血液中發現。當免疫系統識別外來蛋白質以發動攻擊時,它需要這些血細胞的幫助。在反應期間,響應細胞系因外來攻擊而增殖,淋巴結尺寸因而增加。當結節的大小超過1厘米時被認為是不正常的,然而這類的標準在兒童和成人之間是不同的。 [4]

局部或特異的淋巴結病通常發生在可遷移到身體各個部位的成簇或成群的淋巴結中。淋巴結分布在身體的所有區域,當淋巴結腫大時,反映淋巴引流的位置。結節外觀的範圍可以從柔軟的、固定的或移動的以及離散的或雜亂無章的。 [4]需要注意的是,反應性淋巴結不一定是壞事,實際上它們是淋巴系統正在努力工作的良好跡象。淋巴液可以在淋巴結中積聚,作為捕獲體內有害細菌和其他有害病原體的一種方式,以防止其擴散到其他區域。 [5]

存在於細胞外液中的物質,例如微生物抗原甚至癌細胞,可以通過形成淋巴液進入淋巴管。淋巴結通過朝着血液循環方向去除物質來幫助過濾這些液體。當抗原出現時,淋巴結內的淋巴細胞會觸發反應,導致增殖或細胞增大。這也稱為反應性淋巴結病。 [9]

診斷

編輯

通過在低倍鏡下觀察淋巴濾泡的密度,可以將濾泡增生與其他疾病區分開來。具有反應性濾泡的淋巴結在其包膜外延伸,濾泡遍布整個淋巴結,存在明顯的中心母細胞,缺失或缺少被套區免疫組織化學有助於區分濾泡性淋巴瘤和濾泡增生患者之間的差異。 [1]反應性濾泡增生在B細胞生發中心不表達BCL2蛋白,並且在免疫染色和流式細胞術中不存在輕鏈反應,也不存在IG重排。 [1]

應針對與淋巴引流模式相關的病因評估局部或特定淋巴結病。在完整的淋巴體格檢查期間,可能會或可能不會排除全身性淋巴結病。 [7]

BCL2蛋白表達在濾泡增生中通常不存在,但在濾泡性淋巴瘤中突出。在確定正確診斷時,與包含生發中心標記物(如BCL-6CD10 )的其他染色進行比較有助於進行比較。 [1] CD10陽性細胞金屬蛋白酶,通過蛋白水解作用激活或失活肽。 [10]

濾泡增生的正式診斷可能包括影像學檢查,如PET掃描和組織活檢,這取決於臨床位置,也取決於淋巴結病的位置。 [7]根據血液中發現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常見的血液檢測可能有助於排除其它可能的診斷,例如淋巴瘤。如果患者的血細胞計數低,這可能是淋巴瘤的徵兆。與濾泡增生相比,淋巴瘤的另一個跡象是高水平的乳酸脫氫酶(LDH) 和C反應蛋白(CRP)。 [11]淋巴結活檢可通過排除濾泡增生(可由增殖率確定)來揭示淋巴瘤的正式診斷。 [11]

預防/治療

編輯

確定患者病因的因素包括年齡、淋巴結病的持續時間、外部暴露、相關症狀和身體部位。 [1]

與淋巴結病呈負相關的藥物[1]
阿替洛爾 肼苯噠嗪 青黴素類 乙胺嘧啶Daraprim
卡托普利 別嘌呤醇 苯妥英Dilantin 奎尼丁
卡馬西平Tegretol 撲米酮Mysoline) 甲氧苄啶/磺胺甲惡唑

β受體阻滯劑(如阿替洛爾)ACE抑制劑(如卡托普利)可引起某些人的某些淋巴結病。卡托普利是脯氨酸的類似物,完全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 (ACE) ,從而減少血管抑制素II的產生。它還可以通過MMPs內皮細胞遷移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最終導致淋巴結腫大。 [12]

卡馬西平是一種抗驚厥藥,通過減少癲癇發作引起的神經衝動起作用。一些更嚴重的副作用是過敏性皮膚反應和低血細胞計數。其他抗驚厥藥物苯妥英撲米酮也可因給藥後血液變化而引起淋巴結腫大。 [13]其他藥物如乙胺嘧啶奎尼丁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惡唑抗生素在給藥後也會改變血液化學,並可能導致淋巴結腫大。肼苯噠嗪別嘌呤醇是開給患者的藥物,用於降低血壓,是導致血細胞擴張的血管擴張劑

家族史、區域檢查流行病學線索通常是用於治療選擇的最有用的信息,因為它可以幫助將患者的病情分類為低風險或高風險。低風險,意味着患者沒有暴露於惡性腫瘤或嚴重疾病,高風險意味着他們有。如果患者沒有患惡性腫瘤或嚴重疾病的風險,建議醫生在3-4周內觀察任何變化或症狀消退。如果淋巴結病沒有解決,下一步就是進行活檢。 [4]繼續採集組織樣本,濾泡增生的有效治療方法是根據患者活檢結果在疾病的初始形態後手術切除病變[8]

預後

編輯

通常,濾泡增生被歸類為良性淋巴結病。在它發展為惡性腫瘤之前,通常總是可治療的。 [9]因此,濾泡增生患者預期壽命很長,直到他們的病情得到治療或自行消失。如果不進行治療,濾泡增生會增加罹患各種癌症的風險,會出現相應的問題。 [9]

流行病學

編輯

濾泡增生是最常見的良性淋巴結病類型之一。 [1]它在兒童和年輕人中常見,但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能患有濾泡增生,包括老年人。淋巴結病,例如濾泡增生,通常是局部的,但也可以是全身性的,並且沒有性別特異性。超過75%被觀察到的淋巴結病是局部的,通常涉及頭部和頸部區域。 [4]據估計,出現淋巴結腫大的患者發生惡性腫瘤的幾率約為 1.1%。 [14]

與淋巴結病相關的兒童惡性腫瘤發病率較低,但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大多數報告的兒童病例通常是由感染或良性病因引起的。在一項研究中,628名患者接受了淋巴結活檢,在 30 歲以下的患者中,近79%的患者發現是良性或自限性病因。在31-59歲之間的患者中近59%,而50歲以上的患者中這一比例為39%。持續超過 2 周或超過一年且未發生癌細胞進展的淋巴結病發生腫瘤效應的可能性很小。 [14]

最近的研究

編輯

在最近2019年的一項研究中,日本東京醫科大學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的醫療專業人員對一名 51 歲的婦女進行了檢查,以治療現有病症,即患者左下方牙齦線中發現的發炎細胞團。從患者的口腔中獲得了一個樣本活檢,指示結果顯示為良性淋巴組織。顯微鏡下進一步觀察發現淋巴細胞組織由散在的淋巴濾泡組成,具有明顯的生發中心分化良好的淋巴細胞,周圍環繞着挑釁的地幔區。免疫化學染色顯示淋巴樣顆粒CD20CD79呈陽性。這項研究意義重大,因為他們能夠診斷出一例非常罕見的濾泡性淋巴組織增生病例,該病例源自口腔異常起源部位,但他們無法確定她的病情發作。需要注意的是,切除腫塊後的第一年沒有復發跡象。 [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Weiss, L. M.; O'Malley, D. Benign lymphadenopathies. Modern Pathology. 2013,. 26 Suppl 1: S88–96. PMID 23281438. doi:10.1038/modpathol.2012.17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0」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 ^ Drew, Torigan; et al. Lymphoid hyperplasia of stomach.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2001, 177 (1): 71–75. PMID 11418401. doi:10.2214/ajr.177.1.1770071. 
  3. ^ Sattar, Husain. Fundamentals of Pathology. Chicago. 2016. ISBN 9780983224624. 
  4. ^ 4.0 4.1 4.2 4.3 4.4 Freeman, Andrew M.; Matto, Patricia, Adenopathy,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0 [2020-11-06], PMID 3002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4)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3」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5. ^ 5.0 5.1 5.2 Reactive Lymph Node: Definition, Symptoms, Causes, and Diagnosis. Healthline. 2018-05-09 [2020-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英語). 
  6. ^ John H. Stone; Arezou Khosroshahi; Vikram Deshpande;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nomenclature of IgG4-related disease and its individual organ system manifestations. Arthritis & Rheumatism. October 2012, 64 (10): 3061–3067. PMC 5963880 . PMID 22736240. doi:10.1002/art.34593. 
  7. ^ 7.0 7.1 7.2 7.3 Gaddey, Heidi L.; Riegel, Angela M. Unexplained Lymphadenopathy: Evaluation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16-12-01, 94 (11): 896–903 [2021-08-09]. ISSN 0002-838X. PMID 2792926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2」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8. ^ 8.0 8.1 8.2 Watanabe, Masato; Enomoto, Ai; Yoneyama, Yuya; Kohno, Michihide; Hasegawa, On; Kawase-Koga, Yoko; Satomi, Takafumi; Chikazu, Daichi. Follicular lymphoid hyperplasia of the posterior maxillary site presenting as uncommon entity: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BMC Oral Health. 2019, 19 (1): 243. ISSN 1472-6831. PMC 6849200 . PMID 31711493. doi:10.1186/s12903-019-0936-9 (英語).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7」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9. ^ 9.0 9.1 9.2 What is Lymphadenopathy?. News-Medical.net. 2017-01-08 [2020-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7) (英語).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4」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0. ^ Watanabe, Masato; Enomoto, Ai; Yoneyama, Yuya; Kohno, Michihide; Hasegawa, On; Kawase-Koga, Yoko; Satomi, Takafumi; Chikazu, Daichi. Follicular lymphoid hyperplasia of the posterior maxillary site presenting as uncommon entity: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BMC Oral Health. 2019-11-11, 19. ISSN 1472-6831. PMC 6849200 . PMID 31711493. doi:10.1186/s12903-019-0936-9. 
  11. ^ 11.0 11.1 Lymphoma Diagnosis Using Blood Panels, Imaging Tests, and Biopsies. Healthline. 2019-12-18 [2020-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9) (英語). 
  12. ^ PubChem. Captopril. pubchem.ncbi.nlm.nih.gov. [2020-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2) (英語). 
  13. ^ Carbamazepine | Side Effects, Dosage, Uses, and More. Healthline. 2017-11-08 [2020-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5) (英語). 
  14. ^ 14.0 14.1 Bazemore, Andrew; Smucker, Douglas R. Lymphadenopathy and Malignancy.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02-12-01, 66 (11): 2103–10 [2021-08-09]. ISSN 0002-838X. PMID 124846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1).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5」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