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拉水利樞紐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泊

28°50′48″N 89°49′59″E / 28.8467°N 89.8331°E / 28.8467; 89.8331

滿拉水利樞紐工程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江孜縣龍馬鄉境內年楚河上游,是承擔灌溉、發電,同時具有防洪、水土保持、水利旅遊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建設項目,屬「62項援藏工程」之一,是西藏的第一座綜合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滿拉水利樞紐工程的管理單位為西藏滿拉水利樞紐管理局。[1]

工程概況 編輯

滿拉水利樞紐工程於1989年4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松遼委西藏自治區水利局委託進行可行性研究,1994年由東北勘測設計院完成《滿拉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報告》,並於當年由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審查通過。該水利樞紐工程是中國政府援藏項目中投資規模最大的工程[1],由國家計委、水利部投資建設,總投資為9.6億元人民幣,武警水電第三總隊負責承建。該工程於1994年9月開工建設,1995年開始全面施工,1996年11月順利實現大壩圍堰合攏,1997年引水發電隧洞全線貫通,1999年7月,武警水電指揮部委託水規總院組織「滿拉水利樞紐工程蓄水前安全鑑定」,1999年9月攔河壩填築達到設計高程,同年10月下閘蓄水,1999年12月18日首台機組發電,2000年11月主體工程施工完成,2001年6月竣工、同年8月19日通過竣工驗收。管理單位為西藏滿拉水利樞紐管理局[1]

工程數據 編輯

滿拉水利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泄洪洞、發電引水隧洞、廠房等建築物組成,工程等別為Ⅱ等,其中大壩、泄洪洞等主要建築物為Ⅱ級,引水隧洞及廠房等次要建築物為Ⅳ級,其水庫的防洪標準採用100年一遇洪水設計[1]。擋水壩為心牆堆石壩,壩頂軸線長287米,壩頂寬10米,壩頂高程4261.3米,最大壩高76.3米[1]。工程總庫容為1.55億立方米,水庫正常蓄水位4256米,死水位4235米;發電廠房內安裝四台5兆瓦水輪發電機組、裝機容量共為20兆瓦,多年平均發電量為0.61億千瓦·時;灌溉最大引用流量18.2立方米每秒,增加灌溉面積25.42萬畝[1]。滿拉水利樞紐設計為Ⅱ等工程,主要建築物大壩和泄洪洞為2級建築物,壩址工程區設計批覆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按地震基本烈度8度設防[1]

效用 編輯

發電 編輯

滿拉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前日喀則電網主要依靠的塘河、強旺兩座水電廠及地區柴油發電廠作為骨幹電源,其總裝機容量約為18兆瓦,難以滿足日喀則地區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電需要,當時流域內只有19.8%的住戶能用得上電,大多數居民靠牛糞、草皮、刺柴作生活能源[2]。該工程的建成解決了年楚河中下游的用電問題,且該水電站的興建,帶動了以羊湖和滿拉電站為骨幹調峰電源的藏中電網的發展[2]

農業灌溉 編輯

滿拉水利樞紐工程地處俗有「西藏糧倉」之稱的日喀則地區,下游的江孜縣年楚河流域是西藏自治區的主要商品糧生產基地,這裡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全流域人口占西藏自治區總人口的7%,耕地面積(70餘萬畝)卻占全區耕地面積的21.1%。這裡農作物播種面積為31.9萬畝,僅占耕地面積的45%,農業發展潛力巨大[3]。但在其工程開工建設前,當地落後的農業基礎設施和以柴油機發電為主的能源緊缺狀態約束了當地農牧業發展[2]。現如今的滿拉水利樞紐工程與沖巴湖水庫的建設確保了年楚河流域三縣一區(康馬縣、江孜縣、白朗縣桑珠孜區)六十萬畝農田、林草地的灌溉用水,緩解了極端氣候對年楚河流域農業用水的影響[3]

防洪 編輯

年楚河長年存在冰川湖潰決的洪水危險[2],滿拉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則可削減冰川湖潰決、強降雨等災害形成的最大洪量[2],將下游洞段的防洪標準提高到20至30年一遇[1],減輕經濟損失、保障當地防洪安全。2002年,沖巴湖水庫通過除險加固工程驗收,並交給滿拉水利樞紐工程管理局運行管理。它與滿拉水利樞紐工程出水匯合於江孜縣車仁鄉境內[3]

注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張雲寶. 西藏满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管理研究[D].清華大學,2015.
  2. ^ 2.0 2.1 2.2 2.3 2.4 普布扎西. 西藏满拉水利枢纽工程后评价[D].天津大學,2008.
  3. ^ 3.0 3.1 3.2 劉宏. 《西藏满拉、冲巴湖水库2015年春灌供水计划浅析》. 西藏科技 (拉薩市: 西藏自治區科技信息研究所). 2015, (2015年09期). ISSN 1004-3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