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邊涼亭》英語Pavilion by the Lake)是一幅18世紀末期誕生於朝鮮半島李氏朝鮮時期的畫作。其長約45.4厘米,寬約27.6厘米。其風格為薩摩傑(英語:Samoje),直譯為「三五工作室」,來源於李氏王朝時期的一位中人階級的藝術家。時至今日,由於缺乏文獻資料,這位藝術家的名字和生平等還都無法確定,所以也很難確定這幅畫作想要表達的畫面[1]。《湖邊涼亭》很可能是1644年從中國明代進口的繪畫手冊改編而來,例如《芥子園畫譜》[2]

現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湖邊涼亭》畫作

簡介

編輯

朝鮮國畫源於朝鮮三國時期。最初,主要形式一般為以壁畫,隨後發展為單色畫或淡彩畫。筆力挺拔、色彩艷麗和風格清雅是朝鮮畫的顯著特點,其在色彩方面以事物的本色為主,使得被刻畫的景物表現得十分有真實感[3]。《湖邊涼亭》誕生於18世紀末期,出自於朝鮮半島李氏王朝時期的一位中人階級的藝術家。整幅畫作全長約45.4厘米,寬約27.6厘米。這幅畫被定位為這位藝術家獨特的薩摩傑(英語:Samoje)風格,直譯為「三五工作室」。由於缺乏文獻資料,這位藝術家的名字和生平等還都無法確定,所以也很難確定這幅畫作想要表達的畫面[1]。有觀點認為,《湖邊涼亭》很可能是1644年從中國明代進口的繪畫手冊改編而來,例如《芥子園畫譜》[2]。1915年,《湖邊涼亭》由羅傑斯基金會捐贈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分別於2006年和2010年分別出展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朝鮮藝術展[1]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Pavilion by the Lake.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2017-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7) (英語). 
  2. ^ 2.0 2.1 Hiscox M J; Sze M. The Mustard Seed Garden Manual of Painting[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7 [2017-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英語). 
  3. ^ 崔成龙朝鲜国画赏析 和谐清雅的审美世界. 博寶資訊網. 2013-08-26 [2017-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