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香寺 (西城區)

梵香寺是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群力胡同(原「馬狀元胡同」)路北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現已無存。

梵香寺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北京市西城區群力胡同
宗教藏傳佛教
乾隆京城全圖》中的護國寺。護國寺西南方向的「馬狀元胡同」中可見梵香寺,護國寺東側為五門廟,均為藏傳佛教寺院

歷史

編輯

梵香寺位於西城區群力胡同。該胡同原名「馬狀元胡同」,梵香寺即位於胡同內北側。[1]《乾隆京城全圖》中便有該寺。

根據清朝檔案,該寺是阿旺班珠爾胡土克圖修蓋,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恭進,康熙帝即賞給錢糧,著喇嘛居住焚修。雍正年間,御賜寺名「梵香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粘修:[1][2]

初四日奴才英廉和珅劉浩謹奏,為奏聞估需工料銀兩事。本年三月內准理藩院咨稱,本院奏稱,前據章嘉胡土克圖報稱,梵香寺年久傾圮,請咨行內務府修理,經內務府咨覆,此寺非官修之廟,亦並未經粘修等因,駁回。續據章嘉胡土克圖呈稱,此寺系前輩阿旺巴爾珠爾胡土克圖修蓋,於康熙五十五年間恭進聖祖仁皇帝,賞給四十五分錢糧,即著喇嘛居住,世宗憲皇帝又賜梵香寺廟名。此寺喇嘛與各廟喇嘛一同當差,若不粘修,將來傾圮,必至廢棄,具情請修等因,應照所請即行粘修等因,奏,奉旨:交工程處略加粘修,欽此。欽遵。移咨前來。奴才等隨率員前往詳細勘估,得梵香寺一座,自山門至後殿計四層,共殿宇僧房一百二間,內山門三間,前殿三間,此二座共六間,柁枋拔榫頭停滲漏,今擬大木撥正歸隴,榫窌拆□□瓦頭停,添換糟朽檐腦椽二成、飛檐椽三成、望板七成,挑換殘損階條踏跺石料,拆砌歪閃台幫墀頭檐牆,挑墁破壞地面磚。又大殿三間,後殿三間,此二座共六間,頭停滲漏,今擬拆□□瓦頭停,添換糟朽檐腦椽二成、飛檐椽三成、望板七成,挑換殘損階條踏跺石料,拆砌歪閃墀頭台幫□□,勾抿山檐牆,挑換破壞地面磚。又前後配殿四座十二間,圍房八座三十二間,共十二座,計四十四間,頭停滲漏,今擬夾隴,拆砌閃裂台幫□□,勾抹山檐牆,換墁前廊破壞地面磚。又僧房十二座,共四十六間,頭停滲漏,今擬夾隴。以上粘修殿宇僧房共二十八座,計一百二間,並換安大殿前糟朽嗎呢杆二根,站台二座。再查此寺油畫活計,除僧房仍因其舊,毋庸修做外,所有殿座圍房五十六間,外檐油畫照舊式見新,唯山門正殿內里下架朱油黑暗者,磨洗光油上架畫活並配殿內里油畫一概不動,除所需官廠木植值銀一百九十八兩三錢二分,例由庫領出照數交納圓明園銀庫歸款,並顏料架木桅木照例向各該處行取應用外,按例估需工料銀九百五十九兩一錢四分一厘,理合奏明,請向廣儲司銀庫支領,派員今冬備料、明春妥固修整,統俟工竣,另行詳查,據實核銷,為此謹奏,等因,繕片,交於奏事員外郎永轉奏。奉旨:知道了,欽此。

阿旺班珠爾在清宮檔案中又譯作「阿旺巴爾珠爾」、「阿旺班珠」,漢譯藏文文獻中多譯為「阿旺班覺」。阿旺班珠爾呼圖克圖可能是青海廣惠寺的活佛,該活佛系統駐北京的時間很長,至少自康熙年間便已開始。興建梵香寺的此輩阿旺班珠爾呼圖克圖修建並住持梵香寺,參加宮廷念經,出任熱河寺廟達喇嘛一職,還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參加了《康熙御製漢歷大全藏文譯本》的漢文譯為藏文的工作。乾隆時期,該活佛系統至少有兩世曾在北京擔任扎薩克喇嘛,此外還擔任過達喇嘛、副掌印扎薩克達喇嘛、雍和宮住持等職務。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當時的阿旺班珠爾呼圖克圖奉旨入西藏,向班禪頒賜封冊。乾隆年間,阿旺班珠爾呼圖克圖還曾經協助章嘉呼圖克圖主持編纂《滿文大藏經》,參與認看宮中唐卡及佛像,並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禪北京期間,赴多倫諾爾迎接六世班禪。[1]

清朝該寺是理藩院直屬的喇嘛廟之一。該寺直到1940年代仍然是喇嘛廟,在進行佛事活動。[3]該寺於1970年代末被拆除。[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張新宇;清代北京藏傳佛寺修建史事與修繕制度雜考[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 奏為修梵香寺工程估需銀兩事片,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四日,內務府奏銷檔358冊,第101-106頁
  3. ^ 左芙蓉,民國時期國民政府與蒙藏佛教的關係——以蒙藏委員會為中心,載「地域文化與城市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第589-5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