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桂

清朝人

梁朝桂(?—1794年) ,甘肅廣武營人(今寧夏青銅峽市廣武人)。

梁朝桂

生平 編輯

大小金川之役 編輯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莎羅奔之孫索諾木擊殺革布什扎土司小金川土司僧格桑趁機攻打鄂克什明正土司第二次金川之役爆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梁朝桂以寧夏中衞營外委的職位從征金川,先後在攻克路頂宗、布朗郭宗、功噶爾拉、丫口、昔嶺、阿喀木雅等戰役中,作戰勇敢,屢立戰功,一再受獎,升游擊將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梁朝桂率軍攻克淜普,繼而進攻喇穆喇穆山梁,奪取日丫口,為大軍進剿開闢道路,再次受到升賞。乾隆四十年(1775年),梁朝桂在圍剿勒吉爾博山寨的攻堅戰中,他身先士卒,冒死先登,雖然身負重傷,仍然堅持帶隊作戰。同年四月,梁朝桂參加攻打木思工噶克山的戰鬥,並首先率領少數勇士乘夜潛入山口,將山中各處城碉全部搗毀,使清軍順利占據康薩爾至丫口山的戰略要地。十月,梁朝桂奪取西里山,錄功,賜孔雀翎。累遷陝西潼關協副將。金川平,因戰功位列五十功臣,圖形紫光閣

台灣林爽文事件 編輯

累遷甘肅肅州鎮總兵。此後,曾一度因過受到罷官的處分,但不久就被重新起用,先後歷任江西南贛鎮總兵官、陝西興漢鎮總兵官、福建福寧鎮總兵官、廣東高廉鎮總兵官。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臺灣爆發林爽文事件,聚眾發動反抗官府起事。台灣提督柴大紀征剿不利,官兵節節敗退,朝野為之震動。乾隆帝撤換閩浙總督常青,台灣提督柴大紀受到處分,改派李侍堯接任閩浙總督,並任命福康安為將軍,海蘭察普爾普恆瑞等人為參贊大臣,統率各路大軍,分別從廣東、福建、浙江等省渡海赴台參加鎮壓「林莊事變」。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梁朝桂亦奉命率領本鎮兵馬渡海,從台灣南部登島參戰。梁軍上岸後就與莊大田部相遇,雙方經過兩次激戰,大敗莊軍,首戰告捷。從此,梁部軍威大振,莊軍聞風喪膽。此時將軍福康安尚未接任,原總督常青命令梁朝桂一軍獨當南路,以阻止莊大田北犯府城。梁軍很快就在南潭中洲十三里莊等地接連挫敗莊部,於是被調到台灣府(今台灣台南),擔任守衛府城的重要任務。梁朝桂隨福康安平叛守臺灣府城、支援參贊恆瑞於鹽水港,柴大紀被敵軍困於諸羅向恆瑞求救,恆瑞為了確保自身的安全,不許梁軍行動,梁朝桂率部親自馳援柴大紀,將其救出。柴大紀不敢冒犯滿州大員恆瑞,反而向朝廷告梁朝桂的御狀,而朝廷不僅沒有追究梁的責任,反而表彰他,賞賜給他雙眼花翎、黃馬褂,賜號奮勇巴圖魯

全殲莊大田部 編輯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春,梁朝桂擢福建陸路提督,當時莊大田部仍然屯居在麻豆莊、大武隴一帶交通要道一線,繼續威脅着府城的安全和南北驛塘的暢通。梁朝桂率部輕裝潛行,悄悄自茅港尾繞到阿里港,攻其不備,一舉先下阿里港城,然後快速趕赴打狗、竹仔各港口,堵截殘敵逃往海上。此戰不僅疏通官道,而且迫使莊部節節敗逃,一直從牛莊退到台灣最南端的郎嶠。梁軍把莊大田殘部鎖圍在郎嶠。最後,莊大田本人和大小頭目四十餘名被活捉,民軍群龍無首而解體,林爽文事件告平。梁朝桂受到表彰,第二次畫像,陳列於紫光閣。乾隆帝親口誇讚他說:「金川剿逆,埋根進首。鹽水恆瑞,未免掣肘。及防麻豆,御賊堅守,受創力戰,嘉哉鮮偶。」歷任廣西提督湖廣提督。五十九年,卒於任上。

評價 編輯

乾隆帝:「金川剿逆,埋根進首。鹽水恆瑞,未免掣肘。及防麻豆,御賊堅守,受創力戰,嘉哉鮮偶。」

參考文獻 編輯

  • 清史稿》卷三二八 列傳一百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