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呾理迦梵語mātŗkā巴利語mātikā),又作摩怛理迦摩窒里迦摩帝利迦摩呾履迦摩得勒伽摩夷等,意譯為母經本母智母持母行母論母行境界等;謂「於諸經論中反覆研核諸法性相,以闡明佛之真正教義者」,即標立名目而作釋文(標目作釋)的章法[1][2]

詞源 編輯

梵語mātŗkā和巴利語mātikā皆來自詞根māt-,意為母親、母系,和英語mother、拉丁語mater同源,故翻譯成「母」;此處的母有「根本從此引生」的意思[2]

概論 編輯

摩呾理迦有兩種[2]

  • 毗奈耶摩呾理迦:是僧伽規制的綱目,對繁多的僧伽規制予以標出列舉,即能憶持不忘,古稱持母。
  • 阿毗達摩論書摩呾理迦: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四〇云:「摩窒里迦……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四無 畏,四無礙解,四沙門果,四法句,無諍,願智,及邊際定,空,無相,無願,雜修諸定 ,正入現觀,及世俗智,苫摩他,毘缽舍那,法集,法蘊,如是總名摩窒里迦」,即是標立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等等題目,然後分述其義,如四念處經有解說、定義、觀境、修持方法、次第等。如此分列條目次第說明,如同由母親所生,皆不離本,故稱母經。

另有一種解釋,言摩呾理迦為十二分教中之優波提舍(論議)與三藏阿毗達磨藏(論藏)之總稱[1]

其他 編輯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的「目得迦」,其原語是muktaka,而非摩呾理迦mātŗkā。

注釋 編輯

  1. ^ 1.0 1.1 梵語mātŗkā,巴利語 mātikā。又作摩怛理迦、摩窒里迦、摩帝利迦、摩呾履迦、摩得勒伽、摩夷。意譯為母、本母、智母、行母、論母、行境界。乃指於諸經論中反覆研核諸法性相,以闡明佛之真正教義者。故摩呾理迦為十二部經(佛所說之經典,依其內容、形式不同,而分為十二類)中之優波提舍與三藏中阿毗達磨藏之總稱。據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一載,諸經中,世尊分別諸法性相,反覆解說其義者,稱為摩呾理迦;又諸聖弟子證諦理、闡論諸法性相之論述,稱為阿毗達磨藏,亦稱摩呾理迦。玄應音義卷十六、卷二十三謂因摩呾理迦可生智與行,故譯作母。瑜伽論記卷五上(大四二·四○三中):『摩怛履迦雲本母,集諸經義論議明之,出生諸經別所詮義,故名本母。』
    此外,南傳佛教之論書中,置於一論或一章之首,用以揭示基本綱要者,亦稱為摩呾理迦。[摩訶僧祇律卷十三、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五、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四十四、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參閱『阿毗達磨』3641、『優波提舍』6404)
  2. ^ 2.0 2.1 2.2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三節. [2018-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