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廷修(1912年4月—1966年9月12日),男,曾用名扶少淮、符庭修,河南光山縣扶家榨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人物,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曾任西藏軍區副參謀長,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1][2]

生平 編輯

兩歲喪父。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1年5月初,新四軍第四師反頑戰鬥失利,撤往淮北津浦路東。扶廷修率師部騎兵連及第31團、第32團的兩個騎兵連組成騎兵營並任營長,附電台1部,留在路西淮上地區與國民黨騎兵部隊周旋兩個多月,收容新四軍傷病人員和抗日民主政府失散人員,先後三次護送幹部共500多名到路東抗日根據地,最後勝利的返迴路東,在岔河整編為騎兵大隊。

1941年9月,扶廷修帶一、二營和警衛連的1個排在淮陰林家碼頭(今林集鎮)保護秋收,遭到日軍500餘人和偽軍1000餘人進攻,在連續兩次打退敵人進攻後突圍。

1955年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1966年在成都因白血病病逝。

家人 編輯

  • 子:扶慶浪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劉景泉主編; 沈久泉, 王凱捷, 李卓副主編. 中国抗日战争人物大词典. 天津大學出版社. 1999. 
  2. ^ 何虎生, 李耀東, 向常福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3. ISBN 978780088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