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費事件

微信收費事件騰訊與運營商之間的糾紛,主要針對運營商是否應該向微信或微信用戶收費,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也介入了此事,與騰訊各執一詞。[1]此事最後以不收費告終。

起因 編輯

微信騰訊出品的一款OTT(Over The Top,指互聯網企業超越運營商)移動聊天工具,於2011年推出,由於將會常駐手機後台,會產生大量信令,2013年3月,隨着微信用戶數不斷增加,網上傳言微信即將收費,標準為信息5分/條,語音1角/條。亦有網友聲稱微信將採用包月制度和流量收費制度,也可能採用每月收取一定數額。

發展 編輯

工信部 編輯

工信部部長苗圩於2013年3月31日表示微信有可能收費,但不會大幅收費,目前正在協調,稱[2]

但在4月23日上午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官員稱:微信是否收費將由經營者決定,政府不會干預。騰訊表示微信短期不會收費,工信部也表示支持。[3]

官方回應 編輯

騰訊微信新聞發言人及產品總監曾鳴表示微信收費純屬謠言,稱微信商業化的探索剛剛起步,還沒有盈利模式,「我們不急於追求盈利,目前我們最關心的還是用戶的社交體驗和產品自身的通信體驗。」

2013年3月31日騰訊新華社記者明確表示:「騰訊公司肯定不會就微信的基礎服務向用戶收取費用。」[4][5][6][7]

4月11日,微信團隊通過微信向部分用戶推送聲明:[8][9]

隨後,微信宣布啟動2.5G網絡優化工程,將會與運營商共同探討優化方案。[8]

央視報道 編輯

2013年4月5日,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發布微博,標題為「德國的「微信」軟件是收費的!」此條微博指出,在德國,與「微信」類似的軟件(如WhatsAppSkype等),在德國下載和發送文字、圖片以及語音消息均免費,但部分運營商向軟件中的類似於微信中的實時對講、視頻聊天即時通話功能則採取不同程度的收費套餐。但大部分網友對此表示不滿,李承鵬孫海英等名人均對此表示不滿。[10]同日,CCTV《證券市場周刊》欄目報道稱,工信部官員表示微信收費已成定局[11],但實際上此後並未實施相關措施。

網友反映 編輯

新華網4月4日發起的一項調查,九成的網友表示如果微信收費,將不會繼續使用。[12]且也有網友認為運營商的基礎網絡設施差,才導致微信占用信令而影響通訊。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