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菊田(1914年10月—2000年3月7日),原名育咸秋景齋梧雨樓,晚號菊翁,男,山東濟南人,中國畫家濟南畫院名譽院長。

弭菊田
出生1914年10月
逝世2000年3月7日(2000歲—03—07)(85歲)
 中國山東省濟南市
配偶季惠林

生平 編輯

1914年10月[1],出生於濟南的一個中醫世家。父親弭宗奭,是清未舉人,做過一年肥城縣教諭,後行醫為生。在四歲時急病而死。外祖父武福恭也是清未舉人,教弭菊田詩詞歌賦、琴棋書畫[2]。弭菊田幼學於家塾,後就讀於濟南第二實驗小學。1929年考入濟南育英中學,1932年入齊魯中學讀高中。1934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師從王悅之學習西畫,受業於李苦禪顏伯龍等,並拜胡佩衡為師學習國畫山水。1937年畢業回濟南。不久濟南淪陷,弭菊田閉門簡出,居家研習書畫。1942年,擔任山東省濟南師範學校美術教師,繼而在黎明中學、懿範女子中學、培才中學、育英中學兼任美術教師。1946年受聘為濟南南華學院美術系教授[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濟南第五中學美術教師。1961年調入濟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擔任專業畫家。1979年當選為濟南市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1981年受命籌建濟南畫院,歷任院長、名譽院長。1983年當選為山東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藝術顧問、山東日照書畫院名譽院長、濟南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濟南國畫研究會會長。1987年和2000年先後在濟南舉辦《弭菊田畫展》和《弭菊田從藝六十年回顧展》。2000年3月7日在濟南病逝[4]

作品 編輯

擅山水,取法傳統,注重寫生,對明代唐寅、清代惲南田尤為推崇[5]。學書兼取「二王」(王羲之王獻之)、諸家,擅,所作剛中有柔,柔中有骨,圓潤健秀。出版有《弭菊田畫選》《怎樣畫山水》等[6]

關友聲評價他的畫為「北宗筆墨合南宗,妙繼荊關馬夏蹤。點染雲煙初落紙,渾如成竹在心胸。」[7]1940年代始,便被推為濟南「關黑弭岳」(關友聲黑伯龍、弭菊田、岳祥書)國畫四傑之一。

家庭 編輯

弭菊田的妻子是季羨林的堂妹季惠林季嗣誠的女兒)[8]。弭菊田的女兒弭金冬也是一名畫家。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龔繼先 (編). 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 上海: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2: 720. ISBN 7532207226. 
  2. ^ 弭金冬. 我的父亲弭菊田. 齊魯晚報. 2015-04-15 [202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0). 
  3. ^ 郭翔 (編). 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 鄭州: 河南美術出版社. 1993: 283. ISBN 7540103604. 
  4. ^ 濟南市史志辦公室 (編). 济南年鉴2001. 濟南: 濟南出版社. 2001. ISBN 7806296638. 
  5. ^ 中囯當代國畫家辭典編纂委員會 (編). 中囯当代国画家辞典.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487. ISBN 721302258X. 
  6. ^ 金通達 (編). 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0: 420. ISBN 7213005324. 
  7. ^ 霍曉蕙.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大眾日報. 2020-01-11 [202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0). 
  8. ^ 季羨林(口述); 蔡德貴(整理). 季羡林口述史: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北京: 紅旗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513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