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簡稱「廣東省非遺館」)是中國廣東省的文化場館,位於廣州市荔灣區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是藝術中心「三館合一」的組成部分,於2024年4月開館。

運營機構

編輯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同時加掛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牌子)為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直屬正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任務是執行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規劃、計劃和工作規範,組織實施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認定、申報、保護和交流傳播工作,承擔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運營與管理[1]

建築

編輯

廣東省非遺館位於白鵝潭藝術中心西部,地上建築5層,建築面積2.59萬平方米,展陳面積1.04萬平方米。非遺館由陳列展示區、公共教育與公眾服務區、科學研究區、藏品區等組成[2]

展廳設置

編輯

非遺館以「人民非遺、時代新彩」為主題,設置7個基本陳列展廳和1個專題展廳[3][4]

  • 一層「非遺情緣」展廳:整體介紹粵港澳大灣區非遺狀況。
  • 二層「山海之間」展廳:展示廣東人的生活生產場景和人生禮俗。
  • 二層「飲和食德」展廳:展示廣東非遺美食及養生實踐。
  • 三層「臻品廳」展廳:展示具代表性的廣東非遺作品。
  • 三層「物華錦繡」展廳:展示傳統美術及傳統技藝項目的精湛技藝及傳承情況。
  • 四層「南風傳韻」展廳:展示傳統嶺南民間藝術。
  • 四層「灣區同心」展廳:展示大灣區共有的傳統項目。

歷史

編輯

2010年,廣東省發布《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當中將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等項目納入重點建設項目[5]。2018年9月8日,廣東省政府決定將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與廣東當代美術館和廣東文學館以「三館合一」模式合併建設,「三館合一」項目後定名「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2024年1月,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批設立[6]

2024年4月28日,非遺館隨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正式啟用[7];5月1日,正式對公眾開放[8]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 2024-04-29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2. ^ 許婉婕.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即将“启航”. 新快報. 2024-04-27 [2024-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7). 
  3. ^ 許曉蕾.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臻品云集,名家协力呈献南粤锦绣. 南方都市報. 2024-04-27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4. ^ 周欣怡. 蓝海红:广东省非遗馆恰如岭南文化“基因库”,以有限空间链接无限生活. 羊城晚報. 2024-04-28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5. ^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南方日報. 2010-07-30 [2024-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4) –透過新浪新聞. 
  6. ^ 14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024年公开招聘.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2024-04-12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7. ^ 李巧蓉.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用 展现人文湾区新活力. 廣州日報. 2024-04-29 [2024-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4) –透過廣州市人民政府. 
  8. ^ 周存.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五一”假期来逛馆. 南方網. 2024-05-01 [2024-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