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祖高頓(Angelo Gordon)是一家美國另類投資管理公司,1988年11月[1][2]由約翰·安祖和米高·高頓[3]創立,二人曾在20世紀80年代共同管理羅斯柴爾德(L.F. Rothschild)的套利部門。[4][5]

安祖高頓
Angelo, Gordon & Co
公司類型私營
成立1988年
總部245 Park Avenue, New York City, New York. U S
產業私募股權
產品不良證券、對沖基金、槓桿收購
資產250億美元
網站安祖高頓公司

該公司100%由員工持股,已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註冊,雇用員工約350名。安祖高頓專注於四大投資領域:信貸、房地產、私募股權以及多策略。[2]在上述廣闊領域內,公司提供以下方面的產品:不良債券和非投資級別公司信貸、可轉換及合併套利[3]、住宅和消費債務、能源直接貸款[3]、房地產私募股權、房地產債務和貸款、淨租賃房地產、私募股權、多策略以及中間市場直接貸款。安祖高頓提供兩類投資結構:開放式對沖基金產品以及封閉式私募股權類型產品。[3]

公司總部位於紐約市,在全球(包括:華盛頓特區、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休斯頓、倫敦、阿姆斯特丹、香港、首爾以及東京)設有其他辦事處。[3]

歷史 編輯

約翰·安祖與米高·高頓利用其在不良證券、風險套利及可轉換套利領域15年的經驗,深謀遠慮地創立了這家公司。1993年,公司新增了多策略平台,為投資者提供涵蓋安祖高頓多種投資策略、並能在市場變化時靈活配置的一站式基金。1998年,公司為擴增不良債券業務,新增槓桿貸款業務。[3][6]

早在1990年,公司就開始通過投資破產房地產公司的不良證券來購買房地產。1993年,隨着房地產市場在過多債務的重壓下崩潰,公司適時推出機會型房地產策略投資,旨在通過增加營運收入,令相關地產得以改善和重新定位。[2]

2002年初,公司為了更好地利用其營運夥伴網絡,在其房地產策略中添加核心附加房地產,以購買高質量房地產。[2]從2005年起,公司通過專注於亞洲的機會型房地產策略,擴充房地產業務產品。[7] 隨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11年歐洲銀行危機的爆發,由於區內價格下跌及流動性大大減弱,安祖高頓將歐洲房地產添加至其策略當中。[8]

2005年,公司建立淨租賃房地產策略,專注於低於投資級別的租戶。[9]此外,安祖高頓還進軍房地產和信貸的交叉領域,在2006年添加房地產債務[10],2008年添加住宅和消費債務。[11]

2009年,安祖高頓在PPIP——公共和私人投資合作計劃中,成為與美國財政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以及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合作的九家私人投資公司中的一家。[12]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與這些精心挑選的公司共同投資,放開凍結的信貸市場。[13]該計劃取得了巨大成功。[6][14][15]

公司利用2008年金融危機後銀行收縮對中小公司貸款的機遇,在2013年開始對能源公司進行優先擔保直接貸款[16],並在2014年開始為私募股權贊助團體的中間市場借款人提供銀行貸款。[17]

2013年10月,羅倫斯·施洛 加入安祖高頓公司擔任總裁。[18] 2016年3月,羅佗斯. 施洛先生離開了公司。

主要人員 編輯

  • 米高. 高頓先生:合夥創辦人、首席執行及投資官
  • Kirk Wickman先生:首席運營官
  • 合夥創辦人約翰·安傑羅於2016年去世 [19]

獎項和殊榮 編輯

安祖高頓的投資組合經理近年來在其投資策略方面的出色表現有目共睹。2013年,安祖高頓的CMBS基金和非投資級別公司信貸基金被彭博評為最佳動向固定收益基金(Best Performance for Directional Fixed Income)。[20] 2013年[21]和2014年[22],RMBS/ABS基金位列Barron’s最優100家對沖基金排名榜(Top 100 Hedge Funds)。安祖高頓的旗艦多策略基金於2012年位列Business Insider100家最成功的對沖基金(100 Most Successful Hedge Funds)名單中[23],於2013年榮獲彭博100家表現最佳大型對沖基金(100 Top Performing Large Hedge Funds)[24],並於2014年榮獲CreditFlux最佳信貸多策略(CreditFlux Best Credit Multistrategy)獎項。[25][26]

投資 編輯

安祖高頓經營三種基本的投資工具類型:

  • 非流動策略——包括不同的投資策略:不良證券、私募股權、三倍淨租賃和房地產。
  • 流動策略——信貸機遇、可轉換套利及風險套利。
  • 多策略——利用公司眾多領域有吸引力的另類投資機遇。

另請參見 編輯

  • Benihana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ompany Profile for Angelo Gordon & Co LP. Bloomberg.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2.0 2.1 2.2 2.3 Profile. IPE.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月12日). 
  3. ^ 3.0 3.1 3.2 3.3 3.4 3.5 Company Overview of Angelo, Gordon & C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30).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Company Overview of Angelo, Gordon & Co. 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4. ^ Angelo, Gordon & Co.. WallstreetOasis.com.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7日). 
  5. ^ Fabrikant, Geraldine "BUSINESS PEOPLE; 2 Officials at Rothschild Leaving to Start Fir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 1988
  6. ^ 6.0 6.1 Through the Cycle: Senior Secured Loans Poised to Perform (PDF). Angelo, Gordon & Co. [8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5).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Pi online」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7. ^ Hu, Bei. Angelo Gordon Seeks Up to $1 Billion for Asia Real Estate Fund. 3 February 2009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8. ^ NYC's Angelo, Gordon aims at doubling European exposure to €1bn. Property Investor Europe. 9 March 2014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月8日). 
  9. ^ Angelo, Gordon & Co. Announces Closing of AG Net Lease Realty Fund, L.P. With Commitments of $160 Million. PR Newswire. 22 January 2007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0. ^ Kenly Waite, Susan. Angelo Gordon Preps CMBS Fund. Hedge Fund Intelligence. 24 March 2011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1. ^ Jonathan Lieberman Profile. Forbes.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8). 
  12. ^ Public-Private Investment Program-.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3). 
  13. ^ GE Capital Real Estate and Angelo, Gordon & Co. Pre-Qualified as Legacy Securities Fund Manager for the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s PPIP Program. Businesswire. 8 July 2009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 
  14. ^ Dash, Eric. A Big Surprise: Troubled Assets Garner Rewards. The New York Times. 26 August 2010 [13 April 2015]. 
  15. ^ Comtois, James. Managers make hay with toxic mortgage funds. Pensions and Investments. 2 September 2013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16. ^ Angelo Gordon hires energy team for credit investments. Reuters PE HUB. 25 October 2013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4). 
  17. ^ Angelo, Gordon & Co. to launch middle-market direct-lending business. LeveragedLoan.com.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7). 
  18. ^ Braun, Martin Z. NYC Investment Chief Schloss Headed to Angelo, Gordon. Bloomberg. 10 October 2013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0). 
  19. ^ Moyer, Liz. John Angelo, Investor and and Co-Founder of Angelo Gordon, dies at 74. New York Times. 4 January 2016 [21 April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0). 
  20. ^ The 100 Top-Performing Large Hedge Funds. Bloomberg. 4 January 2013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1). 
  21. ^ Uhlfelder, Eric. Best 100 Hedge Funds. Barron's. 18 May 2013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9). 
  22. ^ Uhlfelder, Eric. Our Top 100 Hedge Funds. Barron's. 17 May 2014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2). 
  23. ^ The 100 Most Successful Hedge Funds Of 2012. Business Insider.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3). 
  24. ^ The 100 Top-Performing Large Hedge Funds. Bloomberg. 4 January 2013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1). 
  25. ^ CLO Opportunities Symposium & Manager Awards (PDF). Creditflux. [8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4-13). 
  26. ^ Davidson, Tom. Recognizing the Best in Credit. Creditflux. 29 May 2014 [1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3). 

其他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